前两天,在一家餐厅看到一个小男孩,端着一杯豆浆上楼梯,不小心全撒了。
孩子奶奶看到后,秒拿餐巾纸,准备帮孩子擦干净,却被孩子爸爸制止。
爸爸带着孩子对服务员道歉,借了抹布,请孩子自己擦干净楼梯。
擦完后,爸爸问孩子为什么会打翻豆浆,孩子想了想说:“没有拿稳。”
爸爸递给孩子一杯新豆浆,说:“嗯,单手拿杯子不够稳,你可以试试双手捧着,或一手托着底,一手扶着杯子。”
小男孩双手捧着豆浆上楼了,没有再打翻。
这位爸爸的处理方式,没有大声责骂,没有包办代替,但让孩子学会了4件事:
及时道歉、承担责任、总结教训、掌握方法。
会教孩子的父母,善于把孩子的每一次错误,变成一次次成长的机会。
如果这位爸爸没有及时制止孩子奶奶,那孩子下次可能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长此以往,会逐渐习惯依赖家长帮忙解决问题。
同一件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在和孩子沟通的学问中,也暗藏着一些“宜和忌”。
宜:小规矩
忌:大道理
卢梭在《爱弥儿》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父母跟孩子讲道理,就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给孩子强加道理。
而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人生经验也很有限。
对于父母念叨的这些大道理,孩子不但不能理解,而且还不爱听,甚至还会厌烦,最后出现逆反心理。
因为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把这些大道理强加在他的身上,要求他去做到,而没有真正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不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其实,用小规矩来代替大道理,更能促使孩子去行动。
比如,孩子沉迷看电视不肯去做作业。
有些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始讲述人生大道理:
看电视会影响视力,耽误做作业,影响睡觉时间,睡晚了第二天会迟到,迟到了会耽误上课,影响学习。
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不为所动,手里依旧握着遥控器,眼睛盯着电视屏幕,要求“再看一会儿”。
“一会儿”过后,家长再去催,孩子依旧不肯关电视。
最后往往是家长大声呵斥,孩子哭闹着收场。
其实,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和孩子立规矩的方法,替代无效的说教。
比如,可以跟孩子说:“你还可以再看20分钟,你看咱们家的钟表,走了这么四小格,就是20分钟。那个时候,你就要开始写作业了哦。”
孩子答应之后,时间一到,家长就要按照约定,坚决执行,关掉电视。
如此实施几次,孩子就会被培养出规则意识,也能明白承诺的重要性。
宜:多商量
忌:下命令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快点把自己房间收拾好!”
“你必须在9点前上床睡觉!”
“赶紧把你的玩具都给我放起来!”
当说完这些话,孩子往往不为所动,而父母则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愿意去做这些?
因为你的决定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用“建议”,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 并与你合作。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多和孩子沟通商量,尽量不要下命令,强迫孩子完成某件事情。
多和孩子说:“我希望你可以、你愿意这样做吗?”而不是:“快去、赶紧去、还不去!”
比如,督促孩子写作业时。
你可以说:“我希望你现在去写作业,你愿意放下玩具去写作业吗?”
而不要说:“快点去写作业!”或“还不赶紧去做作业?”
请孩子帮忙时,比如扔垃圾,你可以说:“儿子,我需要你的帮助,你可以把垃圾桶清理一下吗?”
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扔垃圾!”或“赶紧把垃圾扔了!”
商量的口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在意他的感受,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和认同,接受你的建议。
但在有些情况下,父母不得不用命令的语气。
当孩子做了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或者犯了大错误的时候,就必须坚决地使用命令语气。
比如:孩子不顾生命危险,在马路上玩耍。这个时候需要严厉制止孩子。
宜:多认可
忌:常否定
自信的孩子,总是那些常常从父母那儿得到肯定和赞美的孩子。
而被否定过多的孩子,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并且极度缺乏行动力。
心理学家Claude Steele曾说:“被否定多了,会带来焦虑,过多的焦虑感,让孩子不能有良好的表现,也会给孩子带来自我怀疑。”
在电影《帕丁顿熊 2 》里,监狱里外表粗犷、看似凶悍的厨师铁拳说:“爸爸总说我一无是处。”
这句话,刺疼了很多观影人的心。
当铁拳将自己用心做出的食物送给犯人们时,他因为担心大家不喜欢吃而紧紧地蒙住了眼睛,因为他太害怕被大家否认。
但当他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吃,得到认可后,竟兴奋地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权威期待”,分为积极和消极的。
意思就是说:
如果你想一个人变得有所成就,那你就给他积极的期待,去肯定、认可他。
在父母教育孩子上,也十分适用。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优秀,请记得夸奖他、肯定他,不要对他习惯性不满。
但如果你一直指责、否定他,给孩子的全是负面暗示,孩子必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参加里约奥运会一炮而红。
傅园慧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那些最低谷的时候,我之所以没有被打倒,是因为我一直记着爸爸对我的认可,想起时我就充满力量。”
傅园慧的爸爸,常夸女儿“是个天才”、对女儿说“你是最好的”。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说,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者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孩子的自信程度,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认可程度。
不是每个有成就的孩子,都有一对高智商高学历的父母,但一定有一对懂得教育的父母。
有的父母常说,我们自己没什么文化,跟那些学历高的家长比不了,我们怎么可能把孩子教育得比他们的孩子还优秀啊!
其实,父母能否把孩子教育好的关键,并不是父母的学历,而是教育的方式。
同样一件事情,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不同,教出来的孩子也会不同。
正确的教育方法,需要多次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错误的教育方法,只要一次就可能会让孩子朝错误的行为方向去发展,离正面教育越来越远。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每一个机会。
(文章来源:“画荻教子”微信公众号,ID:hoedu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