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女儿逛玩具城,意外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年轻妈妈手里拿着几个奥特曼玩具,当着儿子的面训斥身边的丈夫:

“整天就知道买这些没用的东西给儿子,家里都一大堆了,钱没地方花是不是?”

大庭广众之下,路人纷纷侧目。

只见妈妈一脸怒火,爸爸弓着身子,面无表情。

虽然不知道这对小夫妻间究竟遭遇了什么,爸爸犯了多大的错,可妈妈毫不留情面的数落,让我看到现在很多家庭相处中的悲哀。

孩子眼里一切关于父母相处的模式,不该是这样。

或许父母觉得在他面前互相攻击、指责没什么,但事实上,这种行为造成的伤害,正潜移默化影响他的一生。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1)

《育儿大作战》也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妈妈脾气暴躁,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一见儿子练琴练不好就忍不住抬高音量。

只要妈妈稍微一严厉,爸爸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一边出言替儿子解围,一边“批评”妈妈:“小孩子不是这样逼的。”

不料,爸爸一番仗义执言,引来妈妈极大的不满。

为了不让爸爸干预自己的教育,妈妈甚至瞪大眼睛直怼过去“你能不能不要再发话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2)

这种情况远不止出现一次。

儿子找借口溜出房间放松一下,爸爸觉得没什么,还陪他一起看手机,有说有笑。

很快地,闻讯而至的妈妈硬是过来拉儿子罚站,理由是儿子撒谎骗了她,她气不过。

面对爸爸的护子心切,妈妈干脆把矛头换一个方向,对爸爸嚷嚷:

“现在我在教育孩子好吗?”

言下之意,是“爸爸闭嘴,别插手我对儿子的管教,你哪边凉快哪边乘凉去”。

其实,这对父母的做法,表面上看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一个希望儿子能保持高度自律,不落下学习,一个则不想儿子那么辛苦,能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

可他们互相攻击对方,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深深刺痛了孩子脆弱的心。

身处在“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慌张、恐惧和割裂。

明明父母互相拆台,出发点都是他。

到头来,受到一万分伤害的,也是他。

韩非子说:

一家两贵,事乃无功;夫妻执政,子无适从。

如果总觉得自己做得才对,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毫不客气地拆对方的台。

这就是给家埋下了一个随时会爆炸的隐雷,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一种莫大的隐患。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3)

微博曾有一位网友问到:

毕业多年,我宁可选择离家远的工作,逢年过节也不想回家面对父母,我是不是不孝?

从他的分享中,发现原来他也有一对喜欢互相拆台,说对方坏话的父母。

小时候,只要爸爸带他出去玩回家晚了,妈妈一定会“骂”爸爸,气爸爸玩心重带坏他。

甚至会埋怨爸爸挣钱少,没本事像邻居那样找到一份能养活全家的好工作。

虽然在妈妈面前爸爸往往都是忍气吞声认怂,但私下,爸爸会不停提醒他:

“别听你妈的,没读过什么书,整天像个总司令一样指挥来指挥去。

我是脾气好不和她计较,你有什么事情也别老让她知道,告诉爸爸就可以了。”

有段时间,他的确受不了妈妈的做法,试过和爸爸统一战线,站在妈妈的对立面。

但稍微明事理了,他又觉得爸爸真和妈妈说的那样不靠谱,连一点小事都解决不了。

究竟该信谁?又该选择谁?

这种“二选一”的难题,成了他一路成长的困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4)

很想做到尊重父母,理解他们的处境,可一想到他们对彼此的负面评价,心里也不自觉打起了问号,变得很难信任任何一方。

以至于离开家进入职场后,他对身边的同事、朋友,总会心存疑问,不确定他们对自己是否真心,没办法完全敞开自己和别人相处。

都说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藏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来自任何一方对另一半的不尊重,势必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

当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敬意和佩服时,他对亲密关系、规则的认同感也会一点点消失,殆尽。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5)

讲到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表示: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如此一来,才能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

这意味着,把另一半放在和自己一样重要位置,尊重TA和爱TA,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6)

想维护另一半的权威感,为TA兜底,关键就在这三件事上:

1、不当着孩子的面贬低另一半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喜欢在孩子面前暴露另一半的缺点,或强行拉孩子站队,不过是希望自己多一个攻击对方的机会,让孩子看看对方的不堪。

但这么做,无疑是逼孩子成为家庭战争的牺牲品,得不偿失。

大人的事情,始终要学会用大人的方式解决。

教育孩子长大成长这条路上,另一半是唯一的战友和同行者。

留点面子给另一半,就算不认同也请关起门来讲。

语言上多一些尊重和得体,即便自己似乎“输”了,最后赢的都是孩子。

2、不把问题推卸到另一半身上

每个父母都是临危受命,第一次接到“教育”这个棒子,谁都有做得不够好,不完美的地方。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没触及底线,父母应该夫妻同心,想办法一起面对解决。

孩子学习有困难,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看看能做点什么帮助孩子;

家里经济遭遇危机,更需要大家拧成一条绳子,努力扛过去。

一味地把锅甩出去,把问题归咎到另一半身上,非但解决不了难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所以,懂得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共同面对经营家庭遇到的林林总总,这才是高质量父母的做事之道。

3、多说肯定、赞美另一半的话

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女士在《佩蓉的妈妈经》中分享:

自从自己学会欣赏丈夫,表达对丈夫的肯定和认可后,不仅婚姻充满激情,焕然一新,就连孩子也越来越懂得尊重丈夫,视爸爸为“英雄”。

在她看来,就算有些“甜言蜜语”听起来很肉麻,自己也不大好意思说出口。

但自己懂得表达爱,愿意说出赞美另一半的话,孩子会慢慢习惯,并且有一天,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另一半。

放宽心胸,主动发现对方的优点,当夫妻间注入甜蜜的润滑剂后,造福的将会是一整个家。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是一种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7)

正所谓,父母什么关系,子女什么命。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互相兜底。

只有爸爸好好爱孩子的妈妈,妈妈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彼此不拆台、不指责,孩子感受到的才是亲密关系间的温暖和爱意。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用自己对待另一半的好行为,合力树立孩子成长的标杆。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终有一天,定能收获世界给予的特殊厚爱。

作者 | 哎呀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