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正式落地罗湖!学校位于罗湖区金岭一路6号,占地20408平方米,建筑面积53680平方米,规划45个班,可提供2100个优质学位。她是罗湖今年建成开办的高起点、高定位、高品质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5月20日上午,在罗湖区罗湖管理中心大厦,罗湖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区领导左金平、冯健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协理副校长李学金等共同见证签约仪式。会议由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主持。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1)

礼文学校在一流标杆卓越轨道上“起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办学八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成为深港合作办学高校中的成功典范。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2)

按照约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将负责运营管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礼文学校也将成为该教育集团的第三所附属学校。通过概念图可见,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各类功能室配置齐备,运动场馆设施一流,图书馆藏书丰富,电教设备先进齐全。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3)

图书馆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4)

音乐教室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5)

屋顶花园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6)

恒温游泳池

礼文学校将建设“创思问辨玩”的学风环境,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以互联网 、物联网技术等为依托,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让教学更加精准高效,让管理更加直观统一。学校还将在保持优质办学质量的基础上,融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优秀的管理经验,打造优秀的基础教育名校。

类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学校(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7)

智能物联的“智慧校园”

签约后,合作校筹建工作将进一步加快,双方确保相关政策落地、硬件建设到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选优配强教师队伍,发挥高校理念引入、师资输入、管理注入的优势,将教育合作办学创设出具有鲜明湾区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罗湖范例。

罗湖区选用礼文学校作为试验田,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是通过高校举办基础教育学校来反哺社会,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赵立表示,希望双方在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优质资源发射作用,让礼文学校奔跑在国际化的一流标杆卓越学校的轨道上,促进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双方合作赢在起点。

罗湖将调集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合作办学

罗湖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办学,既是两地友好合作的历史选择,也是大湾区发展的时代机遇。左金平表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罗湖教育的实力,也将推动罗湖在科技、教育、产业、城区方面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注入强大动力。“罗湖将集齐一切力量,秉持‘共建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调集本地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合作办学。”

左金平提出,期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服务带到罗湖,建设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学生受益”的标杆学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奋力写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罗湖答卷”。

阮健骢表态,附属学校将努力探索出与罗湖区区域战略定位高度匹配、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打造优质教育集群新样本,让附属学校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希望罗湖区支持未来在国际教育、深港及大湾区教育合作、教育智库创建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创新融合教育实践。

罗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的成立,是为了落实深圳“教育优先、提质扩容”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其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助力绘就“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美好画卷。

一直以来,罗湖教育也致力于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径,谋求新发展。自2021年3月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罗湖集团化办学整体提升了全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了优质均衡发展。可以说,此次合作办学是区域教育集团化办学与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机结合,将助推罗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目前,按照“整体规划、名校带动、持续完善”的思路,罗湖已通过政府主导、兼顾学校意愿的方式,由“名校”或“名校长”牵头,累计组建了13个中小学教育集团。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各教育集团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育优秀校本课程。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刘梁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