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遗址保护区在哪里(对于汉城遗址的保护)(1)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未央区汉城乡教书,也就是汉长安城的所在。由于喜爱文物古迹,加上年轻无事,空闲时我便骑上自行车走遍了汉城内外的角角落落,凭吊古迹,了解风土人情。阁老门、天禄阁、讲武殿、楼阁台、大小刘寨等,几乎每个村落都踏足过。我也登上过古城墙,当地人称之为“羊城”。上面杂树丛生,满是蛇穴鼠洞,荆棘遍地,绝少人行。几声猫头鹰的叫声传来,让人不寒而栗。那里是孩子们采酸枣的地方,也是不法分子月黑风高、销赃毁证的地方。城墙东侧靠近朱宏路是一条排污渠,恶臭阵阵,路人为之掩鼻。满渠黑水一路向北,注入渭河,鱼虾为之绝迹。傍晚时分,我在田间小路上散步,望着暮色中的古城墙,追忆着古城昔日的繁华和宫廷里的恩怨情仇,感叹着世事的沧桑和岁月轮回。

一千多年来,古汉城墙里的当地百姓默默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生息,实际上长期义务担任着古汉城遗址的保护工作。改革开放后,“羊城”外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羊城”里却因为诸多限制和政策约束日渐落后。据说当年日本要和中国合作开发古汉城遗迹,但中国政府坚持自主开发。时光转瞬来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家4A级景区、汉城湖城墙遗址公园向市民开放了,历史上的皇宫禁苑,成了西安市民又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城墙用铁栅栏围起来,上面种上了园林花草,保护起来。

汉城遗址保护区在哪里(对于汉城遗址的保护)(2)

闲来无事,我来到汉城湖遗址公园,站在刻着“上善若水”的巨石前。想着昔日发出阵阵臭味的排污渠,拓宽后竟成了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真是旧貌换新颜啊!巨人般的汉武大帝雕像,手握剑柄,器宇轩昂,体现出这位盛世帝王并吞八荒,君临天下的风采。我一边踩着脚踏船缓缓航行,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致。两岸的仿汉建筑,古朴厚重;岸边杨柳依依,随风起舞;桥上游人如梭,扶老携幼。大风阁就伫立在不远的岸边,金光灿烂,气势恢宏。远眺终南山,云雾缭绕、轮廓如画。真是“人在画中游”啊。微风拂面,只觉得胸襟开阔,神清气爽! 到了傍晚,彩灯初上,星火阑珊,汉城湖面上波光粼粼;清风徐来,吹皱一湖池水,岸边垂柳,摇曳多姿。游人不见减少,反而更多了。这里的夜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说实话汉城湖城墙遗址公园确实建得不错,对城墙遗址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汉城遗址的保护,难道就仅仅是建一个4A级公园吗 ?未央宫前殿遗址我去过多次。这里曾经是大汉帝国的心脏,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从这里发生!“文景之治”开太平,汉武登基展雄风。张骞出使西域,霍、卫讨伐匈奴,苏武北海归汉……大汉民族自此始,一时多少风流人物!

向北望去,石渠阁是国家图书馆,远处的天禄阁是国家档案馆,它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司马迁正是在此查阅大量秦朝和秦以前的典籍资料,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编写奠定了基础。著名的石渠阁会议,数百儒生在汉宣帝的主持下展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统一了儒家学说,加强了封建“大一统”思想统治;西汉刘向父子在天禄阁组织编书,辑成《七略》,先秦典籍、诸子百家著作得到分类收存,秦汉以前的中华文明史才得以传承。刘向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的鼻祖。在未央宫文管所,从发掘的鸱吻、石兽、板瓦等文物,可以想象当时的皇宫是何其雄伟!

汉城遗址保护区在哪里(对于汉城遗址的保护)(3)

站在前殿遗址几乎两层楼高的、光秃秃的夯土台基上,目之所及只看到几千亩空旷的土地上仅有几个小土堆(宫殿遗址),还有零星的小片园林树木。我手扶着栏杆浮想联翩: 如果给古汉城开发提点意见,我以为文物遗址的开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发掘,包括政治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展示。让参观的人有所收获,能够以古为鉴,从中汲取营养 ,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这是我们搞国家非物质遗产开发的最终目的。

我们所说的“伟大民族复兴”,不就像昔日的大汉雄风吗?

对于汉城遗址保护,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