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天地之道美于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和美之道向来是中国人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之一,中国人也以和美之道,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谐调社会矛盾,成就世界的美好。

漫长的岁月中,和美文化也悄然影响着酒行业。而五粮液正是和美文化的集大成者。

和:一种关系的谐调

在中国人的造字之初,“和”有何内涵?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如是说,和者,相应也。它表明的是一种关系的谐调。

五粮液配什么菜好喝(五粮液和)(1)

殷墟甲骨文“和”的写法

《说文解字》还说,“和”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咊”,意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恰如美酒醇香甘美;二种是“盉”,意为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带给人生理愉悦;三种是“龢”,意为五音乐器协调悦耳,带给人精神愉悦。

五粮液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酿造而成,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喷香尾甜,融合五味后,形成了“各味谐调”“酒味全面”的饮用体验,既是在盛世下酿出的浓香,又带给人们生理和精神上美的愉悦,可谓完美践行“和”这三层意思,将三者的意义合而为一,酒之“和”者也。

美:一种秩序的谐合

那么,《说文解字》又是如何说“美”的呢?美,甘也。从羊从大。它表明的是一种谐合。

五粮液配什么菜好喝(五粮液和)(2)

殷墟甲骨文“美”的写法

殷墟甲骨文中,“美”字呈现出上面是一只非常形象的羊,下面是一个“大”字的写法。意思是羊羔肥大则味道鲜美;另外,羊肉又是六畜主膳,膳通善,因此“美”中又含着一层“善”的意思。

意大利十五世纪的建筑家阿柏蒂说,“美是各部分之谐合”,“美是一种协调,一种和声。各部分归于全体,依据数量关系与秩序,适如最圆满之自然律‘和谐’所要求。”

我们能从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中探寻到“美”的踪迹。“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五音优雅引群鱼来听、马儿仰首,此为音乐之美;“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绝妙的画作使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得协调优雅,此为绘画之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此为文学描摹景物之美。“杯色增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这是五粮液酒之美,这也是“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品饮“姚子雪曲”美酒的感触。

“姚子雪曲”正是五粮液酒的前身。“杯色增玉”描写的是五粮液色泽美丽,“得汤郁郁,白云生谷”则表明它形状优美,“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点明酒味醇美。美是无法抗拒的,于是便有了已经在菩萨面前立下戒酒发愿文的黄庭坚,在戒酒15年后遇到姚子雪曲又复饮美酒的佳话。

董仲舒说:“天地之道美于和。”悠悠上下五千年,和美文化共流传。一杯五粮液里,融汇五粮和谐,蕴含各味谐调,更暗合和美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