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周则宇)1月27日,2023年云梦县“黄香故里过大年”系列节目第二天——非遗贺新春在黄香文化馆开幕,人们看民俗、赏非遗、品美食,热热闹闹欢庆新春。
三节龙.跳鼓
《三节龙·跳鼓》舞,在湖北仅见于云梦县伍洛寺镇,是极具地方风俗特色的龙、鼓舞。这里的龙、鼓舞新颖活泼,粗犷豪放。龙灯、皮鼓在人们手中上下翻飞,鼓声如雷,人声如潮,舞出了火爆热烈的节日气氛。
三节小龙舞由3人表演,在鞭炮声中,三节小龙翻滚盘旋,众多的男鼓手左手持鼓,右手持槌围在龙的四周,随着龙舞的起伏且鼓且舞。小伙子们一边吆喝,一边原地跳跃、击鼓,鼓槌飞劲,鼓声如雷,煞是壮观。跳得高、打得响、吼得欢是跳鼓舞的要求。三节小龙舞有一个独特的动作“龙咬尾”。传说龙喜欢吃烧燕肉,南朝的梁武帝献烧燕给龙女,龙女吃了以后非常惬意,送了不少宝珠给梁武帝。后来人们为得到龙的宝珠,将龙尾扎成的燕子形状,在龙舞中不断让龙回头自咬,满足龙的嗜好,好让龙高兴之后吐珠,赐福百姓。
云梦楚剧
云梦楚剧团饮誉楚山汉水。不论是在演剧院里,还是在草台上,他们演出时文唱武打一丝不苟。夏天演员们顶着炎阳烈日穿着厚厚的演出服上台,浸透了汗水的汗衣能拧出水来;寒冬腊月却要穿着单薄的衣衫,一演就是两、三个钟头,有时冻得嘴巴说话都不利索,只为给观众带来最佳艺术效果。
为了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云梦楚剧不仅对服装、道具、音响、灯光、舞台幕布等进行全面更新,创作了40多台富有人情味、寓教于乐的古装戏,编排了一批折子戏、小品和现代歌舞,深受群众喜爱。每年春节期间,该团都在孝感、鄂州、黄石等地巡回演出,并应邀到宜昌、随州参加节会演出活动,有时一天演三场,平均每年送戏下乡260多场。
该团已连续8年获全省百团上山下乡巡演活动先进集体,参加全省三届楚剧艺术节均获得大奖,其中《民选村官》获银奖,《吊子卖鞋》获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导演、表演一等奖及音乐二等奖。
云梦皮影戏
云梦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始于清中叶,目前全县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动常年不断,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云梦县文化馆获得"云梦皮影"保护单位资格。
云梦皮影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演出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
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
云梦剪纸
云梦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云梦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云梦剪纸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代相袭,不断创造,不断丰富,经久积淀的结果。剪纸作品结构严谨,拙中蕴灵,与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一脉相承。从纹饰的表现形式来看,广泛地吸收了彩陶、青铜器、漆木器等古代艺术纹饰的优点,如锯齿纹、旋涡纹、月牙纹等,都成为云梦剪纸艺术的主要纹饰。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是一门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是湖北四大地方曲艺之一。
湖北大鼓过去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从1958年起,演唱短篇曲目时加入了二胡、三弦等乐器的伴奏,以唱为主;演出中长篇曲目时不加弦乐,说唱并重,同时辅以手、眼、身、步的表演。,说唱兼长,风趣幽默。
采莲船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亭榭,底部呈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
采莲船的玩法是:锣鼓家什响起,玩船开始,一女子站在船内,摹拟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有艄公、艄婆,艄公撑篙(桨),艄婆撑舵;艄公手持竹篙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船后由艄婆化妆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做滑稽样赶艄,逗趣取乐。三人动作协调,以舞蹈动作表现行船、撑篙、过滩、搁浅、推船、等情节。在簸箕大个圈内,顶船的围着艄公转,艄婆子追着船尾扇,艄公指挥船儿转,锣鼓点子指挥船儿玩。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和大吉大利的吉庆内容。
活动现场,除了特色非遗节目,还穿插了歌曲、变脸等表演。现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一度因为人气过高造成直播信号中断。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