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弟弟嬴成蟜(jiǎo),是秦庄襄王的次子。在成蟜领兵攻打赵国灭亡时,却突然在前线投递叛国。而自此,也从历史的记载中消失不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这件事情,在《汉书·五行志》中也有记载:

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

在秦王政八年,秦王的弟弟成蟜领军攻打赵国,在屯留(现在的山西屯留)反叛,平定叛乱后,参与叛乱的军吏都被斩首,民众也都被迁徙到临洮(现在的甘肃临洮)。而成蟜则逃亡到赵国,被授予封地饶(如今的河北饶阳),自此销声匿迹。

这件事,就是史称的“成蟜之乱”。

成蟜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的异母弟弟,即使嬴政继位,在秦国势必也地位尊崇,手握一定的政治势力,是如何的政治危机,让这位皇弟临阵倒戈,与秦国兵戎相见?

秦朝赢驷之后历代皇帝(赢成蟜秦始皇之兄弟)(1)

六年流亡,成蟜出生

在秦襄王子异二十二岁时,赵姬有孕,与此同时,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有名的“长平之战”。这一站,赵国大败,四十多万降秦的军队被秦将白起坑杀。长平战败,赵国举国震动,邯郸城中人们悲愤恐慌。第二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嬴政在邯郸出生,此时秦军已乘胜攻入赵国境内。次年,秦军兵临城下,并长期围困邯郸。而作为质子的子异一家人,包围在赵国人的仇恨中,处境十分危险。

秦昭王五十年,秦军开始攻击邯郸,战况惨烈,这使得邯郸城内兵少粮缺,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况。为了表示对秦国的誓死抗争之心,赵国决定处死质子子异一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花重金收买了邯郸的看守,与子异逃出邯郸城,进入秦军军营,顺利地回到咸阳。

而此时年仅三岁的嬴政和母亲赵姬,则被留在的邯郸城内,孤儿寡母,又是如何逃过一劫呢?

万幸的是,赵姬是邯郸人士,家中是邯郸有名的豪门大户,在赵国有一定的势力,也是在赵姬家人的保护和庇佑下,赵姬和嬴政被转移隐藏,免于一死,在外流亡六年。

回到咸阳的子异,顺利地成为了王太子的继承人。而在咸阳,除了祖父秦昭王、父亲安国君、养母华阳夫人,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子异的生母——夏姬。

秦朝赢驷之后历代皇帝(赢成蟜秦始皇之兄弟)(2)

关于夏姬,史书记载很少,但是按照各国王室通婚的惯例,夏姬很有可能是出生于某国王族。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王朝,他的区域在战国时代都属于韩国领土,因此韩也可被称作夏,由于,夏姬,应当是出自韩国。

而二十五岁的子异回到咸阳,夫人赵姬和长子嬴政留在赵国生死不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继承人,婚姻之事又被提上日程。在政治上,子异必须依靠华阳夫人,因此在婚姻上,夏姬则一马当先开始物色。按照当时给儿子娶妻的惯例,夏姬势必会在自己的娘家选择,因此,子异的新夫人,很可能就是出自韩国王族的韩夫人了。

子异与韩夫人大概是在回国第二年生下成蟜,比嬴政小三岁左右。作为夏姬亲自选定的儿媳妇生下的孩子,自然得到更多的喜爱。如此,以夏姬、韩夫人和成蟜为中心,以韩国为外援的韩系外戚势力,在秦国的政权中就形成了。假如赵姬与嬴政无法归来,那么成蟜就会取代嬴政,成为新的继承人,韩夫人也就因此成为新的夫人,那么秦国,也将应该完全不同的历史命运。

秦朝赢驷之后历代皇帝(赢成蟜秦始皇之兄弟)(3)

三足鼎立,外戚博弈

如此幸运,赵姬和嬴政劫后余生。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位孝文王,子异成为王太子。以新王继位为契机,秦赵关系寻求和解,赵国将赵姬与嬴政送回秦国,以此示好。这时已经过去六年,嬴政九岁,成蟜大概六岁左右。

孝文王继位三天就死去,子异继位成为庄襄王。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这就形成了,以庄襄王嬴异为中心,以两位太后为两侧的天秤似平衡的政治形态,两方既合作又对立。

在扶持子异上,作为政治养母的华阳太后和亲生母亲的夏太后,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但在继承人嬴政和成蟜的支持上,双方又形成了对立面。

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在吕不韦的桥梁作用下,自然是接受赵姬作为正夫人,嬴政作为继承人,而赵姬初来乍到秦国,可以说以她为首的赵系外戚势力还没有发展起来,自然是牢牢依附于华阳太后;而以夏太后肯定是更喜欢自己选的儿媳妇韩夫人和自小在身边长大的成蟜。

而成蟜一出生,就已经站在了嬴政的对立面。赵姬与嬴政生死未知的六年时间里,秦国国内有关于立成蟜为继承人的争议一定会被多次提起,但这一提议有利于夏太后及其韩系势力的发展,却不符合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也正是因为华阳太后的支撑,子异才能坚持等待赵姬与嬴政六年。这其间各方势力之间的角斗,种种复杂关系的寒潮汹涌,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也可想而知。

嬴异继位,赵姬为王后,嬴政为王太子,诸名分确定。两位太后在上,赵姬与侧夫人、嬴政与成蟜,大体都风平浪静。在父亲的爱护下,兄弟二人共同成长。可以说此后一段时间,算得上是兄友弟恭的幸福年代。

直至三年后,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结束了他短暂的幸福时光,在三位太后的扶持下,继位秦王,也踏入了风云不定,暗潮涌动的时代。他与弟弟成蟜之间,也进入了一步步趋于激烈的明争暗斗。

秦朝赢驷之后历代皇帝(赢成蟜秦始皇之兄弟)(4)

太后辅政,此起彼落

嬴政继位时,只有十三岁,不能亲政,只能由太后和大臣执政。此时共有三位太后,嬴政的两位祖母华阳太后和夏太后,生母帝太后。这时不论是名分还是权势,华阳太后都有绝对的优势。另外根据秦汉时的律法,男子死后继承顺序:第一位是儿子,其后顺序分别为父母、妻子、女儿。因此华阳太后之后是夏太后,再之后为帝太后,这样的顺序合情合理。

因此,以华阳太后为首,一众亲族大臣,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楚系外戚势力,在嬴政亲政前的这十年时光中,掌控着秦国的政权。

而此时成蟜无功无禄,地位堪忧。对于成蟜,历史上记载了两件事情,一件是临阵降赵,另一件是出使韩国。根据《战国策·秦策》等记载,秦王政五年,成蟜出使韩国,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韩国献出的“百里之地”。成蟜因此受封“长安君”,拥有了自己的封地。

这时候嬴政十八岁,成蟜只有十五岁,又是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功绩?这就归功于他的祖母夏太后和母亲韩夫人。二人都出自韩国,与韩国王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让成蟜获得封赏,她们动用自己的关系网,派成蟜出使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压力和外交关系,迫使韩国割地百里,以此成就成蟜的封赏。

秦王政七年,夏太后薨逝。伴随着夏太后的死去,韩系的外戚势力失去了重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秦国的政局开始重新洗牌,帝太后赵姬没有了夏太后的掣肘,力量日益强大。恰巧在夏太后去世次年,韩国的桓惠王也去世了,韩国政局从而发生变化,而韩夫人先后失去了多重后盾,这就给了赵姬彻底打击韩夫人和成蟜的机会。

失去了保护伞的成蟜,在以帝太后为首的赵系势力的打击下,次年就发生了“成蟜之乱”,败走赵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朝赢驷之后历代皇帝(赢成蟜秦始皇之兄弟)(5)

尾声

“成蟜之乱”,表面看,是嬴政的家族亲情矛盾,是两兄弟之间的斗争,但是背后却牵连着两位母亲,牵扯出秦国政权中盘根错节的外戚势力。在王族中,亲情就是政情,也正是在不同势力之间的角逐和矛盾的爆发,才产生了这桩历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