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五代十国乱了半个世纪。但实际上,在五代初期的时候,有一个人就接近于结束战乱,统一中国,这个人便是晋王李克用。

李克用是个独眼龙,而且是沙陀人,他能到中原受到大家的拥戴,打出一片天下,得力于他有十三个儿子,人称“十三太保”。这十三太保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和五虎将谁厉害(武功第一李存孝一打一)(1)

(李存孝画像)

在这十三太保中,真正对李克用起大作用,不是凭借匹夫之勇而是百战百胜的将军,则是九太保符存审,也就是李存审。

李克用虽有十三太保,但说到帅才,其实却是周德威。不过周德威不是他义子。他的义子中,真正算得上帅才的,便是这个九太保李存审。

李存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说他是一个帅才?咱们来说几桩。

天祐九年(912年),朱温纠集50万人马进攻镇、定两州,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李克用的主力大军都在别处,救援是来不及的了。离朱温大军最近的李存审也没有多少人马。不过,他最终仅用800人,便击退了朱温的50万人,可以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他是怎么打败朱温50万人的呢?首先,他先派人夺下朱温必经之地的博桥,迟缓梁军进军的速度。接着,又派人去捉拿给梁军放马的牧马人,抓到数百人,杀掉一批,只放几十个人回去,让这几十个人到梁军中散发恐慌情绪,传递晋军主力已到的错误信息;接着,李存审再派600人装扮成梁军士兵,打着梁军旗号,到梁军大营里混杀。梁军欲战,却找不到对象,最终引起内部互相残杀,自废武功。朱温的50万大军被如此折腾了一番,最后只得灰溜溜的逃走,再不敢前往攻打镇、定两州了。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30万大军围困幽州。幽州是晋军北方的重镇,而且晋军大将周德威也困在那里,情况十分危急。但是,晋军战线拉得太长,如果要撤军前往救援幽州,势必会受到南线梁军的反扑,顾此必然失彼。因此,晋军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很多将领甚至主张放弃幽州,放弃周德威。独有李存审认为幽州不可不救,周德威不可听凭他战死。积极向当时的晋王,也就是三太保李存勖求战,并拍胸脯说,给他5千人,他便能打败契丹30万大军,解围幽州。李存勖权衡再三,分出7万人马,让他和李嗣源、阎宝一同前往救援。

李存审果然能打,先是用“鹿角阵”大败前来阻击的契丹先锋军;接着,又采用“绵里藏针”之计,诱敌出击,重创契丹主力军;再与周德威里外配合,解除幽州之围,然后乘胜追击,把契丹军撵到北川之外。直到后来后唐建国后,整个北疆就一直是李存审在镇守。连契丹人自己也承认,只要李存审守在那里,他们就不敢南下。

李存孝和五虎将谁厉害(武功第一李存孝一打一)(2)

(李存审,网络配图)

天佑十七年(920年),后梁大军进犯同州。同州本来是梁军的地盘,但因为朱友谦向晋军投降了,所以后梁前来讨伐朱友谦,李存审奉命前往营救。李存审智谋过人,为了出其不意,他先是把两百精锐夹杂在朱友谦的部队里面,在和梁军交战时连战连败,从而放松梁军警惕,等梁军长驱直入,紧追不放。后来这两百精锐突然扎住阵脚,反戈一击,把追击的梁军全部消灭。而剩余的梁军只能固守在朝邑里,不敢和晋军接战。为了迅速打败梁军,解决粮草匮缺的问题,李存审又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打心理战。一面加紧进攻梁军一部,一面又放松一部,同时把战马放在野外去让它们自由吃草,从而让梁军以为晋军放松警惕,悄悄从缺口处弃城逃跑。于是李存审乘胜追击,彻底打败梁军,解除同州之困。

在周德威活着的时候,李存审一直是整个晋军的副帅——内外蕃汉马步副总管。周德威战死后,他升任总帅——内外蕃汉马步总管,而且一直镇守北疆,直到去世。

李存审不但在战场上能打,而且他头脑特别清醒冷静,不像李存孝那样,容易树敌。最有名的是他教育儿子的故事。他曾经把从身体里取出来的上百个箭头交给儿子们保管,并告诫他们道:“你们这代都出生在富贵之中,更应铭记着你们的父祖当年起家举步维艰,家业得来不易,尤其切忌奢侈。”

他的儿子们也很受教,九个儿子将来都成了大才。长子符彦超,北京留守、太原尹、汾州刺史、昭义节度使;次子符彦饶,梁州马部军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耀州团练使;三子符彦图,骁骑将军;四子符彦卿,魏王、大将军、太傅、太师;五子符彦能,楚州防御使、奉国节度使;六子符彦琳,金吾上将军、太子太师;七子符彦彝,武安节度使;八子符彦伦,严州知州、定远节度使;九子符彦升,昭庆节度使。可以说各个位极将相,荣耀一时。尤其是符彦卿,还做到魏王,三朝岳父。后来宋代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李存审专门用了一章,而且用的是他的本名,叫符存审,就得力于他四子符彦卿对他本来名字的恢复。

李存孝和五虎将谁厉害(武功第一李存孝一打一)(3)

(魏王符彦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