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2016年,《搭错车》电视剧火爆全网,一首充满磁性噪音的《酒干倘卖无》,道尽剧中“哑叔”艰苦抚养“被弃女婴”的感人故事。

安徽毫州蒙城县的小学教师——葛红花也很喜欢这首歌,只因歌词道出了她真实的成长经历。

葛红花,有两个“哑叔”。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

1988年3月,葛红花出生于安徽蒙城县一户贫困家庭。

别人家的孩子自出生便被视为掌上明珠,可父亲阿四叔却将葛红花用棉被包裹,抱出家门。

阿四叔并非重男轻女,而是家里孩子太多,已经无力养育这个女儿。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3)

场景模拟

可条件好的人家重视传递香火,条件差的人家同样无力抚养,村头的葛家兄弟引起了阿四叔的注意。

葛家兄弟比阿四叔还穷,家里连个女人都没有,只有47岁的哥哥葛保戈、44岁的弟弟葛保田打零工维持生计,还得照顾重病卧床的老父亲。

葛家兄弟倒有庇身之所,只可惜是两间破旧不堪的老屋,半辈子也没能讨上媳妇,家庭生活孤单冷清。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4)

老屋

不过兄弟俩为人厚道老实,对小孩子更是热情喜爱,辛苦赚来的钱大多买成糖果,用来博取村里小孩的“一笑”。

阿四叔询问葛保田:“保田,送你个丫头要不要,将来端茶倒水孝顺你啊!”

葛保田兴奋的连连点头答应,多年来的孤单以及养老问题,他始终想要个孩子,一则家里能热闹起来,二则老来有人伺候孝顺。

兴奋之余,葛保田却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是个女儿,难不成真有人舍得将亲生骨肉送出去?

尽管如此,葛保田还是保留一丝幻想。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5)

葛保田(右)

数日过去,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划破老屋的静寂,阿四叔呆呆的站在门口,声音正是怀中那鲜活可爱的女婴发出。

“好好照顾她,我走了……”

葛保田兄弟俩面面相觑,阿四叔从进门到离去,从未掉下一滴眼泪,恍惚间却又传出一阵抽泣,若非万不得已,阿四叔怎可能垮下“坚强”的臂膀。

女婴一声声刺耳的啼哭,仿佛银针刺痛葛家兄弟,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女婴抚养成人。

阿四叔没有给女婴留下名字,意味这将是葛家血脉,但葛家兄弟没有文化,他们抱着女婴出门转悠,想找个先生给女婴取名。

“就叫红花吧,希望孩子未来像红花一样耀眼。”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6)

葛红花和两个父亲

哥哥葛保戈低头望去,只见一只野花迎风飘扬,那抹鲜艳的红,犹如怀中孩子的新生,旁边两片绿叶,便是葛家兄弟。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7)

葛保田脸上的幸福不过洋溢几分钟,现实最棘手的难题出现:家里只有粗茶淡饭,还没断奶的葛红花吃什么呢?

两个没有育儿经验的大老爷们翻遍家里,只找出一瓶白砂糖,但白糖水相对奶粉来说,营养大打折扣,还可能伤到葛红花的喉咙。

阵阵啼哭不止,兄弟俩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

葛保田专门跑到城里询问,一袋奶粉高达5元钱。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8)

奶粉厂老照片

要知道,八十年代人均月收入不过150元,更何况葛家兄弟属于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连媳妇都没讨到,更别提高价养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

此时的葛家兄弟虽然正值壮年,但只有一人劳动养家。

哥哥葛保戈自幼因家贫无力治疗,落下智力缺陷,无法正常干活赚钱,老父亲重病卧床又需要花钱,家里所有的开销,全凭葛保田一人承担。

葛家父子三人开了一场“小会议”,决定由葛保田外出打工赚钱,葛保戈守着家里的6亩地,老父亲省吃俭用,尽量节省开销,一同抚养嗷嗷待哺的“葛红花”。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9)

打工(图源网络)

为母则刚,为父则强。

葛保田虽然没有文化,但干活却十分卖力,别人不愿搬的货,他自告奋勇去干;别人不愿装的车,他一口气干到深夜。

其中,最让葛保田难忘的是——给拖拉机装土。

当时厂里规定一车价格为“3元”,没有家庭压力的年轻人一天最多装两车,就蹲在一旁抽烟聊天。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也不过装卸5、6车,便累的直不起腰。

当晚深夜,葛保田拿着手中零零散散的30元,瘫在地上仰天大笑。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0)

葛红花和葛保田

“保田,早这么卖力赚钱,也不至于娶不上媳妇啊!”

“人家现在有女儿了,不过听说是抱养的……”

众人的嘲弄,让葛保田心里一揪,他已经离家在此地工作近一年,不知家里的“女儿”还认得他吗?

无论别人何言,葛保田早已将葛红花视为“亲生女儿”,只顾低头装车赚奶粉钱,争取早日回家抱抱可爱的女儿。

一年多后,葛保田拖着近乎散架的身体回到冯庙村,看到了那两间熟悉的老屋、在地里干活的哥哥葛保戈、重病卧床的老父亲,却唯独不见女儿的身影。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1)

场景模拟

葛保田头脑一昏瘫在地上,也许女儿早已被阿四叔领回家,虽无任何怨言,却是一阵痛心。

“爸爸”。

稚嫩的声音瞬间点醒葛保田,回头望去,葛红花正摇摇晃晃从门外进来,手中还拿着葛保田的照片。

这声爸爸是哥哥葛保戈反复教育才喊出的,葛保田激动的抱着女儿哭泣,从口袋掏出几袋奶粉,曾经高大壮硕的身影已然消瘦。

葛红花依次叫出“爸爸”、“爷爷”……却唯独称葛保戈为“大伯”。

葛保戈虽然智力缺陷,但他深知弟弟葛保田对孩子、家庭的付出,从未想过争夺“爸爸”一称。

短短一年,葛红花已经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最重要是的,她让年近半百的葛保田,听到了人生第一声“爸爸”。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2)

一声“爸爸”,一声“大伯”,葛红花已经悄然长大。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3)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不变的是,每次回来给她带书包、玩具、零食的,是爸爸;每天在家里,将她放在肩膀上四处游玩,到喜事人家讨喜糖吃的,是大伯。

变化的是,葛保田对女儿生出一分担忧。

幼年读书的孩子虽有思想,但缺乏自我判断,葛保田担心女儿得知身世真相后,愤然离去不再相见。

这天,葛保田望着放学回家的葛红花,忐忑不安的将真相告知她,内心已然做好最坏的打算。

然而,葛红花一句话就让兄弟俩泪流满面。

“我有爸爸、大伯…还有爷爷,咱们永远是一家人”。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4)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刚上小学的葛红花,远超同龄孩子的懂事,这也坚定了兄弟俩养育的信念。

年过50的葛保田身体愈发不堪,长期过度劳累已经落下“小毛病”,再也无法像当初一样赚“高薪”。

春节将至,葛保田整日游荡附近村庄,只要听见谁家“红事”大摆筵席,就在人家门口放一挂鞭炮,并真诚祝福道喜。

村民大多慷慨解囊,或多或少给上一点“喜钱”,有些热情主家还会邀请他上桌吃席,只因众人皆知兄弟俩抚养“女儿”的不易。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5)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涓涓小流,汇成大爱之河。

一个春节,葛保田几乎没有任何停歇,终于给女儿凑够弥足珍贵的生活费。

春节后,葛红花带着家里最后一把散钱去读书,坐在明亮温馨的教室中,始终不忘在外饱受寒风摧残的爸爸。

葛红花很争气,几乎每学期都能带回奖状,葛保田兄弟俩的盼头越来越足,可重病多年的爷爷却没能等到那天。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6)

初中时的葛红花

葛红花上初二那年,当年省吃俭用养育他的爷爷去世,临终前都不愿让兄弟俩叫孙女回家,怕耽误葛红花的学业。

寒风呼啸的一天,葛保田鼓足勇气踏进校园,从怀里掏出尚有余温的文具盒,他担心自己的破旧的打扮会给女儿丢人,放下文具盒便转身离去。

葛红花突然起立报告,眼含泪水接过文具盒,并在老师允许后,步行将父亲送出校园,担心父亲在新建硕大的校园中迷路。

尽管如此,命运似乎并不眷恋葛红花。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7)

初三末,葛红花迎来人生第一次改变命运的跳板——中考。

若是葛红花正常发挥,足以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可家里传来的噩耗让她再无心思学习。

大伯葛保戈被诊断出“脑血栓”,爸爸葛保田日夜守在床前照顾,本就贫困的家庭愈发雪上加爽。

葛红花背着家人,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经过父女俩的精心照顾,大伯葛保戈虽然脱离生命危险,智力却再度下降,彻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8)

照顾

葛红花本想带大伯去大医院治疗,父亲葛保田却将她“押”回学校,兄弟俩都不愿女儿多年寒窗苦读付之东流。

最终,葛红花拿着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回报两位“父亲”。

岁月催人老,葛红花长高了,爸爸和大伯却变“矮”了。

一如既往的努力和付出,葛红花考上了毫州师专,终于有了“乌鸦反哺”的能力。

进入大学后,葛红花身边不乏“爱慕虚荣”的人,她却选择饱受“歧视”的“勤工俭学”,同时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葛红花很简单,她只希望父亲能吃的好一点、穿的暖一点……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19)

大学时期的葛红花

赢得了老师的赞赏,却躲不过命运的坎坷。

大二那年,葛红花跟家里通话期间,发现爸爸的声音不对劲,一向要强的葛保田自然以“感冒”为由,避免引起女儿的担忧。

葛红花不再是当初的小女孩,果断收拾行李踏上回家的列车,询问医生后才得知,父亲确诊“脑血栓和脑梗塞”,已经卧床多日。

当时正值大学“考试周”,葛红花照顾几天后,爸爸强迫她回学校复习考试,生平第一次对宝贝女儿发脾气,最终葛红花含泪答应,将父亲送往敬老院休养。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0)

照顾

那年春节,葛红花带着“5000元国家奖学金”返乡,给两位老人买了一台他们梦寐以求的电视机,以便给二人解闷。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1)

2012年,葛红花以优异成绩考上蒙城县的教师,她却选择偏僻的马集镇田桥村小学。

只因那里消费水平低,工资能维持一家人的开销,经过领导同意后,她还将二老接到小学宿舍居住,每天下班就会买菜做饭孝顺爸爸和大伯。

一个月后,葛红花拿到1500元的工资,给两位老人各买了一件100多元的衣服,其余则买成营养品孝顺,就像当初兄弟俩抚养“小红花”一样。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2)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父亲和大伯年事已高,葛红花扛过赚钱养家的大旗,周末同事逛街购物时,葛红花就去县城兼职赚钱,却从未将此事告知二老,以免他们担心自己。

2015年,上级注意到葛红花出众的教学质量,专门将她调到蒙城县附小联盟学校。

葛红花欣喜之余,不忘向学校申请公租房,将两位“父亲”接到身边悉心照顾,坦然说道:“离开一点,放心不下”。

朴实的语言,完美诠释“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道理。

2016年,葛保田脑梗急剧恶化,智力缺陷的大伯也身体不佳,但葛红花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更好照顾二老,她专门自学“专业护理”。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3)

照顾

2018年,葛保田肺部、脚部出现感染,在ICU中住了整整一周才脱离危险。

但高达750元一支的进口药,一天就需要两支,再加上营养液、人血蛋白、外用药等费用,一天耗费数千元。

身边同事和朋友纷纷劝她放弃,但葛红花咬紧牙关:“只要只一分希望,就得治!”

幸在,葛保田身体慢慢好转,葛红花却欠下一笔债务,但她从不后悔,只留下一句:“父亲在,家就在。”

2019年7月,葛红花入选“中国好人榜”,这个“两父一女”的家庭,也被誉为“最美家庭”。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4)

葛红花荣登“中国好人榜”

此时的她已经“携父上班”近十载,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后来记者专程前往,此时的葛保田依然卧病在床,甚至已经忘记葛红花,再也叫不出报别女儿的名字。

但在葛红花看来,只要父亲还在身边,还有一口气,偶尔的一笑便能抚慰风霜的伤痛,一切苦难都将逐步克服。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5)

葛红花和两位父亲

末了,葛红花还是那句:“父亲在,家就在”。

农村老汉捡弃婴20年后找上门(安徽光棍兄弟收养弃婴)(26)

葛红花的一生,可谓不幸却又万幸,她因家贫被父亲遗弃,却又被两位“哑叔”抚养成人,也许天命使然。

9年前,两位父亲游玩北京的夙愿已然实现,如今的她正期盼两位父亲早日好转,以便回报深厚的养育之恩。

由于家中情况特殊,葛红花至今未婚,但对于她来说,两位父亲就是幸福的具象,也将照亮未来的曙光。

父亲在,家就在,一生很短,常回家看看。

-END-

作者:沐凊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