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讯,2014年,本市推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普通校”政策。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差距(翠微学校现学生)(1)

学生们在公园广场做游戏

在此推动下,去年4月,原卫国学校、翠微中学合并为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就此正式引入人大附中的优质管理、教育团队。

一年多以来,该校成绩的提升吸引了不少学生“回流”,新高一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比去年提升了20分,原本并不被翠微小学学生和家长看好的翠微学校,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翠小的初一新生。

一年多的时间里,外界看到的是翠微学校学生成绩、学校声誉的提升。对于该校师生而言,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获得了更多的幸福,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一年多时间里该校老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与努力。

纠结一暑假 校长选择让女儿就读翠微学校

元宵节,老师们布置了全校灯谜,学生们来猜

已经在这里工作9年的英语老师杜霞,当时对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变化满怀期待。

2006年,在门头沟大峪中学任教的杜霞为了在翠微小学就读的儿子调到翠微中学任教。那时,翠微中学一个班上来自翠微小学的学生“也就三四个”,“一般不太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应该是从翠微小学到翠微中学,实际上大多数翠小的孩子是不选择我们学校的,认为这里很糟糕。”

这样的评价,杜霞此前并不知道。她还听到有老师吓唬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到翠微中学去。”考虑到儿子在翠微小学就读,自己也能就近照顾儿子,杜霞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杜霞接儿子放学,一个孩子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她。“我儿子的一个同学,他的妈妈也是老师,孩子跟我说‘听说您也是老师、您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我是翠微中学的,他说‘翠微中学可不好’。”

这句话让杜霞特别难受。“我儿子说以后您别说是翠微中学的了,太丢人了,他们都认为翠微中学不好。”她这才知道,儿子到翠小就读三年,几乎没说起过她是翠微中学的老师,“我觉得由于我的工作环境,给我的孩子造成了伤害,他认为这不能说。”在杜霞眼中,可能没有人比她更希望学校有个突飞猛进的转变。

去年9月,两校合并成为人大附中分校后的第一届新生入学。彼时,不少学生家长心怀忐忑。“不是名校,现在叫了人大附中的名字,也不知道到底会怎么样,只能跟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希望会有起色吧。”一名初二学生家长回忆当时的心情如此说到。

季雪娟则如此鼓励学生们:“大家都有更高的理想,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努力,三年后可以带大家到本部去。”

中考填志愿 从没有人愿意报升到第三志愿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差距(翠微学校现学生)(2)

学生们参加西游记展演

去年5月之后,杜霞深切地体会到了学校迅速的变化。

一方面,人大附中本部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到翠微学校任课、做学科顾问,将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原翠微学校的老师们;另一方面,分校与本部共同备课,共享课件资源,分校的老师随时可以得到本部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很快被带进了翠微学校。

杜霞介绍,以往的英语早读往往只有单词和课文,现在改为诗歌、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了提升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还开展了“歌舞青春”等大型英语活动,“英语学科教学变化非常大。”

当时,杜霞带初三。到了当年6月,她明显感觉到了转变,“以前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学校是在靠后位置的,但那年很多孩子填报时把我们学校的位置往前提了,甚至有很多孩子把我们放在第三志愿,我们班有不少拔尖的孩子就愿意留在这儿。”

在此之前,无论是翠微中学还是卫国学校,都是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普通校,在填报入学志愿时也总是出现在靠后的位置。

孩子们走出“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小校园,到身边更大的课堂中去:玉渊潭被称作翠微学校的“后花园”,在那里,学生们开展建队仪式,赏樱花;学生们乘船游览昆玉河,逛颐和园,在世界公园开展了类似“跑男”模式的知识闯关活动“世界任我自由行”。

刘蓓说:“这一年里一个年级的各种活动,比人大附中本部三年的活动还多。”

学生们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逐步提升。“以我们班为例,我们班活动特别多,有时会比其他班多参加一些展演,但我们班的成绩在年级里一直是靠前的,他们的成绩跟自己比也是一直在进步。”朗朗说。

学生晒朋友圈 老师手写三页数学复习提纲

“刚开始,从本部来的老师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永远快速地走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效率很高。”初二五班班主任朗朗说,正是这样日常的工作点滴,一点点地影响和改变了学校老师们的工作状态。

朗朗曾看到班上一名学生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数学老师刘蓓手写了三页的数学复习提纲给学生,学生称有版权问题,将整个卷子给模糊处理了一下,学生留言道:“你们谁的老师能做到?”

“这种老师的付出,我们其他老师看在眼里,学生们也能感受到。”伴随着所有任课老师无缝衔接般地下课、上课,朗朗和杜霞都感觉到,“以前我们的团队没有这么地拧成一股绳,不像现在这样目标明确。”

除了课堂授课,翠微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学科老师们想出了各种点子:语文课学诗歌,学生们有了“中华少年志”诗歌朗诵会上的慷慨激昂;读名著,学生们带妆演西游记,讲三国故事;学英语,学生们参加了“歌舞青春”比赛。

孩子们的状态也有了很大改变,家长们跟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孩子变开朗、懂事了。季雪娟觉得,“这一年下来他们变快乐了;去年我们班的第一名在本部600多个孩子里排第二,孩子们眼睛放光,觉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也能跟本部的孩子竞争,拼劲很足。”

2014年5月,当时的一次考试中,翠微学校能够进入人大附中本部前200名的,有的年级只有一名,有的一个都没有。如今,能够进入本部前200名的学生,每个年级有30多名。

现在,刘蓓的女儿不再因为自己是翠微学校的学生而用书包挡住校服上的校名;杜霞的班上有22名来自翠小的学生,她的儿子很愿意告诉别人她是翠微学校的老师,她的母亲、一名退休教师也欣喜于学校和她的变化;季雪娟抱着学生们自制的文集,拿起每一本都忍不住夸奖一番。

郎朗说:“作为老师,我们的职业幸福感飙升,累并快乐着。”

一名2014年进入翠微学校读初一的学生如此记录:“这是我至少至今最快乐、最幸福的一年。”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