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一大问题是,政府如果选择像汉唐那样作为一个进取型、外向型政府,必然导致边军做大,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始于755年,直到960年北宋建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藩镇割据的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这个代价太大,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基本都转向内敛。

赵匡胤的“重文轻武”实际上是军政分家,在搞治理工作方面重文轻武,在军事作战方面还是武将说的算。宋军当时拥有决策权的的军中高层如曹彬、潘美等都是杯酒释兵权后,被赵匡胤提拔的军中新星,不存在“重文轻武”。但是在施政方面,确是由文臣说的算,这就是所谓的“重文轻武”,以文臣为主治理地方,培养专业的文官吏员,从事施政和治理工作。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1)

一改自唐以来军政不分家,导致藩镇割据,地方混乱,乱战不停的格局。即便是现代,我国采取的也是类似宋初的军政分家的理念,而不是唐五代那种军政混同,武人掌权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说从宋开始逐渐有了文武之分,唐以前没有纯粹的文武之分。

土木堡之后,武勋就再也掌控不了朝局,要想施展抱负就只能依附文官。能想象一个陆军中将去国防部催饷,要给一个小科员点头哈腰吗?这就是戚继光的遭遇,二品武将,去给兵部小吏赔笑脸。永乐年间设置掌管漕运的最高长官叫漕运总兵官,由武将担任,是个大肥差,后来被文臣抢去,改叫漕运总督。这种武将权力被篡夺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最终导致了武勋彻底成为文臣的工具。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2)

明亡之时,李闯从国库搜出的存银不过百万左右,而查抄官员及富户,随便一家都能弄几十万两,这能说明是皇家腐败吗?皇帝也不都是败家子,也希望万世一系,发现大厦将倾的时候自然会补救,为啥还是亡了?根本原因是积重难返,被侵占的权力收不回来。

明朝的正税一直是四十课一,一直到明亡就没变过,但是老百姓负担逐渐变大又是事实,怎么解释?因为各级官吏层层盘剥,而且盘剥的利益根本到不了朝廷手里,这样才能解释前面说的明亡之时皇家穷、百姓苦、官员富。自古以来,一个王朝从来就不是皇帝自己说了算的,皇帝想合理合法地杀一个人其实是比较难的,电视里皇帝想杀就杀的描写基本就是扯淡。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3)

皇家与士大夫共天下,才是几千年大一统王朝的真实写照,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名义上的头领,下面基本不动,所以鲁肃才会劝孙权对抗曹操,吴国被灭,孙权下面的各级官吏只要转投曹操就可以继续保证其利益。皇家利益与官员利益,就好比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

回到明朝,明亡时朝廷实权都被文官集团把控,明亡这口锅扣到皇帝头上,由皇帝独背合适吗?谁掌实权谁背锅才是合理的。至于为什么要打压武勋?武勋是唯一可以掀桌子破局的,他们就是破了上一个朝代的局的人的后代,换你是地方利益代言人,你也打压武勋。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4)

重文轻武是历史必然,汉唐之祸比之元清如何?宋、明均因文贵武贱而亡,被外族奴役。文武失衡都不是好事,文贵武贱和文贱武贵都不好。之所以说文贵武贱是历史必然,主要是先天原因导致的。

开国之君起于底层,精于兵事,知道民间疾苦,故可平衡文武,而后世子孙多生于深闺,长于妇人之手,继位时多年轻,谋略上难以与宦海沉浮几十年的文臣匹敌,且皇家继承人选择范围过小,不似精英文臣可以从全天下士子中遴选。武勋在立国时多有历练,而承平之日则难以历练,且玩不动刀枪纯耍心眼的手段也不是文臣的对手。所以,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开国之时皇家和武勋占上风,慢慢就被文臣把势给扳过来了,智力水平的不对等才是导致文贵武贱的主因。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5)

古代的兵很少可以升到将,武人上升无路是伪命题,大多将领都出自勋贵世家。其实现在也一样,读一个军校进去就是尉官,而直接参军是从兵起的,而这些士兵想升到尉官还是不容易的。

兵将来源不同在古代一样很普遍,将一般来源于贵族阶层,兵来源于平民,奴隶,罪犯。兵升将有,但是一来是需要大规模的战争,和平的时候希望渺茫。二来即使战时,将领特别是高层将领都出自要么勋贵,要么世家,要么贵族阶层。以文制武不单单是表面上文官节制武官,而是多样化军官来源,一般来说,士兵升将领反而是并不被推崇的,无论古今,除了大规模的战乱时期,高级将领里出身士兵的非常有限。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6)

而且这里的文官可以看作学习一部分军事知识的读书人,再加上一些下基层的经验培养,这和军校生是很像的。而且古代士兵来源除了公民兵和骑士这种精锐以外,就是平民,这些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管理上又以恐吓训导为主,无论是流民还是罪犯都是很难信任的,虽然其中不乏闪亮的人才,但能力只是一方面,上层一般把这些人当炮灰用。

重用节度使对外效果是真好,在府兵制崩溃后,让唐朝还能达到巅峰,虽然对内效果也很好。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兵制改革都不错,但遗憾的是后代却不能好好继承维系,所以今人只管今人,管不了后代子孙。

简述宋明时期(明都是以文制武)(7)

宋朝初年节度使和藩镇,如何保证即使皇帝暗弱时国家稳固,而且避免在短期内藩镇叛乱,导致的国家动荡,是宋朝建立最重要难题,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恢复经济并防御辽金,是同时防备武将叛乱,是南宋初最主要的议题。

明朝要解决北方边患和南方倭乱,所以军事实力总体会比较强,历朝历代解决的是国家制度建设及发展方向,如何构建国家体系才是皇帝们长远考虑的问题,封建王朝就没有进步?每一代王朝兴亡都是一个国家体制重构的过程,才有今天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