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背景,然迪小故事。然迪随笔:"曲水流觞"原本是古代民间祈福免灾的一种习俗,即是娱乐,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们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每到初春时节,踏青赏春,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估计是木制或是瓢之类的吧,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寓意吉祥安康。

晋代时,会稽内史王羲之和他的亲朋好友在郊外,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带着几分醉意,王羲之挥毫写就了"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便成为千古佳话,千古之大雅。

时代的变迁,古代的十几度的米酒,升级为五十三度的茅台酒。曲水流觞也就变成了现代版的野外烧烤。当然,追求儒风雅俗还是相通的。

最近,新华社有个短评,评价了贾浅浅的诗,说"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是说"你自己写的自己看看就算了,不要拿出去张扬了"。意思这种诗进不了大雅之堂。流觞也就是"曲水流觞"之类的儒雅之事。

不过"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更适合于前不久老司马表演的"将进酒",有人说老司马喝了抽筋酒,有人说老司马完全亵渎了李白那种气势磅礴,无限美好的诗句,隔壁王奶奶说,看了老司马表演的将进酒,起了-身鸡皮疙瘩!

淘气熊不洗澡的故事(然迪小故事曲水流觞)(1)

然迪国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