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陆游的100字(和陆游唱对台戏的咏梅名作)(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赞美陆游的100字(和陆游唱对台戏的咏梅名作)(2)

和陆游唱对台戏的咏梅名作

——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54)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赞美陆游的100字(和陆游唱对台戏的咏梅名作)(3)

花卉中的自强不息者,非梅莫属。百花多开放于光风和煦的春日,而梅花独开放于冰雪肆虐的严冬。因此,至迟自南朝宋以来,梅花就不断为诗人所吟咏,并逐步定格为中国文化精英的象征。

细读历代咏梅诗词,我们会发现,咏梅而止于梅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作品都有寄托,咏梅而意不在梅,乃借梅以自咏,展示诗人自我的品格与志向。

南宋布衣诗人陈亮的这首五律,正属此类。

首联“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写梅花含苞待放时的形态:疏朗的枝条瘦硬如玉,横生斜出;蓓蕾小小,点缀枝头,宛如一粒粒光亮的珍珠。只一二笔,早梅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

颔联“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以梅花与百花作对比,是一联精彩的流水对。上句“一朵”“先发”,紧承“小萼点珠”,由苞含引出绽放,可谓顺理成章;有梅花之“先发”,下句转到“百花”之“后香”,便水到渠成。同是能“发”能“香”,梅花与百花的高下,正在“先”“后”之间。

颈联“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又是一联精彩的流水对,突出梅花的品格,是全诗神光所聚。上句“传春信息”,钩锁前文之“先发”,具见章法之严密;而加一表达人之主观意志的“欲”字,这“梅”便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没有思想的梅,而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了。下句进一步明示:为了传递春天的消息,我这树梅花又何惧冰雪的埋藏!“不怕”二字,斩钉截铁,仍是人的情态,但与梅花之物理融合无间;“雪埋藏”三字,顺手补出梅花所处的自然生态,暗喻自己所面对之艰难的政治环境。凡此也都见出作者咏物技法之高妙与娴熟。

以上三联皆直接描绘、议论,诗意较显豁;尾联“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乃用典故,稍作曲折,以为调剂。“玉笛”,笛的藻饰词。古笛曲有《落梅花》《梅花三弄》。“弄”,此指吹奏。“东君”,司春之神。“主张”,谓作主。两句是说:玉笛别吹什么《落梅》曲了,我梅花绝不会就此凋谢,因为现今是春神在当权!

陈亮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南宋孝宗时期。他以布衣身份多次上书,大声疾呼,建言北伐,欲收复被金人强占的北中国。孝宗皇帝对他还颇为赏识,但朝中有势力的主和派却十分嫉恨。他曾数次遭人构陷而下狱,却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此诗作年虽然无考,而其笔下的梅花,与其人格风范及政治遭遇却是高度一致的。有其人,故有其诗。高超的艺术表现,固然给我们以酣畅淋漓的审美愉悦;而充斥其间的浩然正气,更能鼓舞我们抗争逆境,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作者介绍】

[宋]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喜谈论军事,作文下笔如飞。孝宗隆兴年间与金人议和,他持反对态度。乾道五年(1169),向朝廷献《中兴五论》,未被采纳。淳熙五年(1178),赴京城临安,十日内三次上书陈说恢复中原之计。孝宗欲授以官职,他笑道:我上书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博取功名。乃渡江而归。十五年(1188),又上书激励孝宗北伐,仍如石沉大海。光宗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名列第一,被授予建康府(今南京)签判的差遣,未到任即于次年卒。他一生力主抗金,直言不讳,颇遭当权者嫉恨。三次被诬入狱,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著有《龙川文集》,以哲学家、政论家名世,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词70余首,集名《龙川词》。平生爱国之志、济世之怀,词中多有反映。

赞美陆游的100字(和陆游唱对台戏的咏梅名作)(4)

【附录】

陈亮与陆游时代相接而年辈稍晚,他的这首咏梅诗,立意与陆游的咏梅词名作《卜算子》迥然不同,可以算是唱对台戏。兹录陆游词如下,并略作注释与品评,以资比勘。

卜算子

咏 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〇开无主: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诗其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唐李群玉《山驿梅花》诗:“生在幽崖独无主。”

〇更着:更值,更遇到。

〇苦:用如程度副词,“竭力”的意思。争春:喻指争宠于君王。

〇一任:听凭,任随。群芳妒:宋扬无咎《蓦山溪·和婺州晏倅酴醿》词:“天姿雅素,不管群芳妒。”喻指朝中各种小人的嫉恨。

〇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诗:“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〇如故:依旧,和过去一样。

〇本篇押用一部上去声仄韵,韵脚是“主”“雨”“妒”“故”。下片“春”“尘”亦同韵,虽未必是有意为之,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平仄两部韵错综交织的声情效果。

偏僻的驿站外,荒凉的断桥边,一株梅花寂寞地开放着。它野生野长,没有人栽培,没有人护理,没有人爱惜,也没有人欣賞。在苍茫的暮色中,它独自默默地咀嚼着愁苦,这已经够辛酸的了,可偏偏更遭到风雨的摧残!它本无心与百花争夺春光,因此,任凭它们妒嫉而毫不介意。它的花瓣将随着风吹雨打凋零陨落,化为泥土并被路上的车轮碾作尘埃,惟有它那清幽的香气还会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似花还似非花”(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人“咏”的是“梅”,但所“咏”不仅在“梅”,“梅”实是他人格的化身。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他一生的艰难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凸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还是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中国古代的咏物诗,自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嘉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在陆游此词中又得到了一次完美的体现。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