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释:有子说:为人孝悌而犯上作乱的人,很少。不犯上作乱的人,懂得孝理,没有作乱的心思。人之为人的根本,要懂得道德的道理。孝悌,是仁的本质,是最基本的道德。

在个人层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有子曰其为人也)(1)

论: 一个人对父母长辈孝顺,对待亲朋的态度也会很亲密;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很融洽;学习工作的态度也会很积极向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尊老爱幼,喜好称兄道弟,其实是早已在文明的意识中植入了,我们是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的概念,这是孝义的转化,叫做公孝,孝是血脉繁衍的基因,是群体友爱的共生之根,是文明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

孝义之说,于公于私都是天性,能力有限则事亲于孝道,能力出众为人民服务则为公孝,因私废公,因公废私的孝道都是不深切的。

孝道立人伦,解意记于心,从土从尊老,从子从幼循,

土为神州土,子为炎黄孙,同宗复同源,新苗植孝根。

养育和奉养是意识生命体进化的本能,人把这种本能称之为"孝",进而把孝定义出人性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上产生道德是非观的判断,和之于社会运行的秩序就是礼。理解了孝的含义,很多事情能看的通透,进而形成仁的概念。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