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一年,是公元696年。
武则天称帝后第八次改元,曰:万岁通天。
同样是在这一年,在东北,发生了一场将“兵者,诡道也”演绎到极致的叛乱。
叛乱的大舞台,搭在了营州,即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
隋唐时期的营州,“地接六蕃”,乃朝廷控制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键区域,亦为初唐与盛唐时期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中心。
对于“霫”,简单作一科普。
霫,音xí,古族名。
隋唐时居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北,东接靺鞨,西至突厥,南邻契丹,北接乌洛侯。四面有山,族民以射猎为生。贞观三年,其君主遣使朝贡于唐,后迁潢水以南,并于奚。唐末,奚、霫俱附契丹,逐渐融合。
当然,这场叛乱,与其关系不大。只是觉得“霫”这个字,长得有点生僻另类,故搜证多此一嘴。
彼时,驻扎营州,掌管奚族和契丹事务的老大,是官拜都督的边疆大臣赵文翙。
赵文翙生性傲慢,刚愎自用。谁敢不服,哪怕斜睃一眼,挥鞭子就打;遇着如花美娇,带回府做妾。山高皇帝远,老子的地盘,当然老子说了算。
风光吧?
可出自《尚书》的那句老话正瞄着他呢。
那便是: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赵文翙
02
万岁通天元年初,契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营州老大赵文翙不仅不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反而愈发张狂,视契丹首领如奴仆,直惹得民怨沸腾。
及至五月十二日,终于作到头,出事了——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孙万荣,联手妹夫兼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反唐,呼啦啦,率部杀进营州,俘虏数百,且嘁哩喀喳,取了赵文翙的性命。
这一事件,史称“营州之乱”。
紧接着,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任命大舅哥孙万荣为主帅,策马东进。一时间,风头强劲,所向披靡。
也难怪,由于身居管理高层的武周官员,一个个骄横跋扈,视东北各少数民族为鞑虏贱民,恣意欺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契丹各部自是纷纷投奔叛军,誓要搞一场大事情。
短短10日,契丹军便迅速壮大至十万众。随后长驱直入,进攻崇州,将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给揍得落花流水,兵败身亡。
糟心军报,十万火急,频频传回京师,顿令一代女帝武则天又气又惊又恨。
堂堂武周,人马齐备,居然连吃败仗,这也忒丢份了。不行,这个脸,必须得找回来。于是,
“乙丑,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讨之。秋,七月,辛亥,以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副之,以备契丹。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语出《资治通鉴》
瞧瞧武则天都气成了啥样,还专门下诏,小儿对骂般给李尽忠改名李尽灭,孙万荣改叫孙万斩:
你们两个贼厮听着,我定要将你们千刀万剐!
03
接下来,双方调兵遣将,开掐。
“兵者,诡道也。故能……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始计篇》
诡道,千变万化,出其不意,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和打击敌人。
前文说过,契丹叛军攻陷营州后,曾俘虏唐兵数百,并未屠戮,全囚禁于暗牢之中。
听闻平叛军浩荡杀至,李尽忠脑瓜一转,计上心头。
很快,一个守牢狱卒唉声叹气,与一众被俘唐兵扯起了闲篇儿:“唉,不瞒你们说,如今这世道,难呐。我的老婆孩,天天吃不饱穿不暖,真愁人。”
另一个狱卒接茬:“树挪死,人挪活。要不,等官军打过来,咱们就投降,另谋生路?”
聊着扯着,契丹狱卒便和被俘唐兵搂了脖子,拍了肩膀,愈发近乎。到最后,索性打开牢门,一人给盛了一碗糠粥。
“养着你们,没有粮食;弄死你们,于心不忍。算了算了,不关你们了,都赶紧走吧。”
见契丹狱卒不像开玩笑,逗你玩,被俘唐军撒丫子就跑。
眨眼间,全溜得没了影儿。
04
次日,这几百俘虏就逃回幽州,向平叛军将领做了详细汇报。
如果一个说,契丹人只是扯虎皮拉大旗,虚张声势,实则没钱没粮,可能没人信;但几百张嘴,几百条舌头,叽里呱啦都这么叨叨,就算死人也会被说诈尸,跳起来。
众将听罢,顿时热血沸腾,纷纷请缨,争先恐后要开干。
这头功,必须得抢进手,万不可被别人捞了去。
的确,单看这出征名单,榆关道安抚大使武三思,副手姚璹(shú),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少卿麻仁节,等等,除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外,几乎全是武则天正在考察,意欲提拔的人。
只要灭了“无上可汗”,收复营州,日后定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敌弱我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且说在今河北迁安东北,有一黄獐谷,地势狭窄,非常适合打伏击。当平叛军呜呜泱泱,抵达此地时,李尽忠又使一诈,遣派成百上千老弱病残,前来投降;且丢弃大量老牛瘦马,挤挤嚓嚓,塞满了本就狭窄难行的山谷。
一个个病歪歪,气吁吁,走路不稳,一碰就倒,这哪是投降?分明是累赘,添麻烦来了。
可曹仁师见状,还以为自己多有威望,万民来归呢,哈哈哈乐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好,好。民心所向,此役必胜。”
“将军,叛贼那面没粮了,我们都还饿着肚子呢。”降兵道。
那就埋锅起灶。等吃饱肚子,有了力气,咱就狠狠揍李尽灭孙万斩一通!
05
很快,饭菜已好。
降兵们连汤带水,吃了个沟满壕平。紧接着,纷纷抄家伙,冲平叛军下了手。
这便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撂下筷骂娘”。
与此同时,早便设好埋伏的契丹叛军,从侧面迅疾发动攻击。
顷刻间,箭如飞蝗,滚石如雨,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谷。
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和司农少卿麻仁节,登时惊骇够呛,仓皇欲逃,却被飞索绊倒,结结实实摔了个狗抢屎,皆遭活捉。
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也没跑了,亦遭契丹军生擒后斩杀。
因贪功冒进,在这场黄獐谷之战中,平叛军先头部队俱被包了饺子,逃生者寥寥。
而兵者诡道,仍在继续。
截获平叛军印信,“无上可汗”李尽忠再出阴招,伪造文书,迫张玄遇、麻仁节等签名盖章后,快马加鞭,通知总管燕匪石、宗怀昌道:
“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军将皆斩,兵不叙勋。”——《资治通鉴》
意思是说,我们已大获全胜,你等若不能到达营州,军官全砍脑袋,兵卒不给勋级。
燕匪石等将得到通知,自是星夜兼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士卒马匹皆疲劳过度。结果不消说,晕晕乎乎中,再度钻进了契丹军设下的埋伏圈。
血流成河。
全军覆没。
06
这下,彻底激恼了武则天。
是年九月,尽管“无上可汗”李尽忠病亡,契丹叛军实力大打折扣,武后仍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
天下囚犯及官民家奴,能打能闹的,官府出钱赎身,发往前线进攻契丹。
转年三月,武则天又派苏宏晖、王孝杰等,率十七万大军,征讨契丹。战况输多胜少。
同年四月十八,武则天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领兵数万,进攻契丹。
五月初八,又任命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率兵二十万,并游说奚族人反水,联手征伐契丹。
眼见大势已去,孙万荣便让家奴割掉他的脑袋,献首投降。
至此,营州之乱,终告平息。
许是为标榜平叛功绩,公元697年9月,武则天第九次改元,曰“神功”。
但,一个可以揣测的事实是,武则天的心里,肯定如吃了苍蝇般很不舒服,非常不爽。
07
也是,武则天如何能爽?
一桩小小的营州之乱,数度出兵,竟被契丹削得落花流水满脑袋包,还差点大赦刑囚,派他们上战场。
再看看被自己提拔、重用的那些货,武三思,武懿宗,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等等,别看平素威风八面,一遇真章全怂了,谁能堪当大任?
而此次平叛,处心积虑委任侄武三思为统帅,意在助其建功,以便立为太子,传皇位于武家后人。
焉料,打脸了,一照面,武三思便被李尽灭(李尽忠)、孙万斩(孙万荣)耍得团团转。
还建功呢,能保住小命,就算烧了高香。
唉,果真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
所以,武则天最终能还政于李唐,除被逼无奈、顺应时代大势等说辞,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武家实在是没有像样的英武之选,可造之材。
所以,于战争史上名头并不算响的营州之乱,却有着非凡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也许,正是这场叛乱与平叛,让武则天看清了武氏族人的平庸贪渎,并开始思考,谁才是称职的接班人,亦在冥冥之中,改变了大唐历史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