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继续欣赏几首宋朝人的庭宇类五律。方回《瀛奎律髓》卷4所说的庭宇类,其实反映的是风土人情。

其中,有诗人自己亲临眼中所见,也有一些是通过想象,例如送人诗中对于目的地的描写,也有寄给远方友人对于当地的想象。

一、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方回《瀛奎律髓》中评价说:

王介甫最工唐体,苦于对偶太精而不脱洒。圣俞此诗尾句自然,‘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

首联说诗人在群山穿行很惬意,后三联则具体反映诗人为何感到惬意。 方回说颔联有味,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颈联写得更令人惊奇。鲁山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看来当年的生态环境很好,还能生存着野熊、山鹿。

霜落,表示秋天来临,因此叶落林空,可以看到熊爬树,鹿饮溪。同时也能反映出颔联的山中之幽静。

尾联不直接说有人家,而是以”云外一声鸡“来表现,此处无人胜有人,比”隔水问樵夫“、“白云生处有人家”更有余味。

最有情感的五言律诗12首(瀛奎律髓19卷4庭宇类)(1)

二、黄庭坚《送舅氏野夫萃之宣州》

黄庭坚的舅父李莘知宣州(安徽宣城市),黄庭坚作了两首诗相赠,这是第一首:

籍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方回评价说:

"三四言土俗,未见其奇。却是五六有斡旋,尾句稍健。彼学晚唐者,有前联工夫,无后四句力量。"

方回说,很多人学习晚唐作诗,颔联写景如此都能做到,但是颈联的议论就不是普通人可以达到了。

颔联描绘景物细致,对仗极其工整。不过黄庭坚喜欢用鸭脚(银杏叶)、琴高(鲤鱼)这种代字,却令人生厌。宋朝的大诗人陆游也在《老学庵笔记》中说过: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钱钟书的《谈艺录》专门有一章说道“代字”:

庆历、元祐以来,频见‘云间赵盾’、‘渊底武侯’、‘青州从事’、‘白水真人’、‘醋浸曹公’、‘汤燖右军’、‘平头’、‘长耳’、‘黄嬭’、‘青奴’、‘苍保’、‘素娥’、‘鹅黄’、‘鸭绿’、‘此君’、‘阿堵’....

前两联写宣州的特产,不过鸭脚(银杏叶)、琴高(鲤鱼)到处都有,不过贡毛是当地的独特贡品:紫毫笔 。

最有情感的五言律诗12首(瀛奎律髓19卷4庭宇类)(2)

三、陈师道《寄潭州張芸叟二首》

張舜民,字芸叟,他是陈师道的姐夫,元祐年间曾经知潭州。陈师道作诗勉励这个姐夫,安心在长沙(潭州)作知州: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方回说颈联有深意:

五六谓宣室兴来暮之想,蒸池之地其得久留之乎?得借留谓不能得留也。用贾谊长沙事而傍入来暮、借留二事,句法矫健,非晚唐能嚅哜(rú jì)也。

宣室,用汉文帝召回贾谊的典故,李商隐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蒸池,指蒸水,是湘江的支流。

来何暮,来得晚的意思。表示張舜民和贾谊一样,暂时在长沙为官,虽然还没有机会回到京城重用。但是要享受这种作地方官的快乐,不要作思乡之忧(越乡忧)

另外,来何暮,有典故,是百姓歌颂东汉廉范的歌词。后人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借留,也有典故,意思是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深得民心的地方官吏。表示这个地方官将要提升离开了。

这首诗的颔联,陈师道也和黄庭坚一样,喜欢用代字:

后山学山谷为诗者也,猫头、鸭脚工矣。

陈师道、黄庭坚都是苏门弟子,也是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两位。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真是工整到家了。鸭脚是银杏树叶,猫头是指竹笋。

最有情感的五言律诗12首(瀛奎律髓19卷4庭宇类)(3)

结束语

三首宋诗写风土人情,第一首身行,第二首送人,第三首寄人。

从描写当地风物来说,第一首梅尧臣写得最好,亲身感受的真实,自然比比凭空想象泛泛而谈要细致形象得多。

从立意来说,陈师道和黄庭坚,都是勉励对方安心做官、造福一方,似乎格调更高一些。

欣赏诗歌,经常遇到有人说,某某人作品立意不高。立意高与诗境高妙并不矛盾,但是立意高简单,诗境高妙难。

以上三首诗,您喜欢哪一首呢?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作诗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登桂林逍遥楼》:

凭临甲天下,风物悦人心。

碧玉千山立,层林八桂森。

横江栖巨象,隔岸望飞禽。

灯火笙歌里,逍遥无古今。

@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