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过后,腊月抵头,春节进入倒计时,为了迎接新年,办年货、除旧扫尘、贴春联、做年味是一天比一天忙,咱们老祖宗早就为我们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行程安排好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可见做豆腐也是年俗中的一种,豆腐的存在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来历也是有几个版本,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所发明。
很多地方做豆腐都称为“打豆腐”,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跟豆腐的制作过程有关,因为做豆腐过程繁琐,也是一个体力活,很是消耗体力。
虽然过年打豆腐是流传了千年的习俗,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讨那个麻烦,吃那份苦,所以现在会做豆腐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农村老辈人为了延续那份年味,才不畏辛苦的每到过年就自己去做。这两天回湖北老家,正好赶上家里做豆腐,我也是很多年没看过打豆腐的过程,就记录下来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看跟你家乡是不是一样的做法。
我家每年打豆腐都是老爸负责,老爸是个勤快人,因为我奶奶在他很小时就不在了,为了供叔叔读书,从小就被生活所迫,结婚后,老爸继续保持了这份秉性,所以家里最操劳的就是老爸,每年过年就属老爸最忙,他提前一天就把黄豆浸泡好了。
黄豆一般要浸泡24小时,让黄豆吸收足够的水分,打出来的豆浆才会更细腻,经过一晚上加白天时间的浸泡,到了下午4点多时,老爸让我开车送他去打豆浆,以前村里有石磨,都是去别人家用石磨磨豆浆,现在都机械化了,所以村里也没人留石磨了,只好送到镇上让别人用电磨打豆浆,这个费用也不便宜,我家8斤豆子加工费花了10块,而且过年很多人打豆腐,排队就排了两个小时。
豆浆打好回到家以后就是快6点了,天也黑下来,接下来就开始正式制作豆腐了,先是把农村老家两口锅洗干净,然后倒入豆浆煮开,倒的时候要留一些豆浆,在煮开第一次时加入一些,防止豆浆溢出锅外,再第二次开锅时,豆浆就煮好了,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这是豆浆煮好以后,我迫不及待的打了一大碗,加了一些白糖进去搅拌均匀,喝起来口感细腻,豆香味非常浓郁,好久没喝过这么纯正的豆浆了。
豆浆开煮之前就要准备好一个可以焖豆浆,让其可以点卤成型的器皿,这是我家用了几十年的水缸,相信农村长大的人都见过,豆浆二次开锅后要马上转移到缸中,然后盖上盖子沉淀一会。
大概过了5分钟左右,当豆浆中出现这种颗粒状东西,就要准备点卤了,点卤可以用石膏或者盐卤,一般一斤黄豆给8g点卤就行了。
当时间到了后,点卤用的卤水也准备好了,就一手慢慢倒入卤水,一手轻轻搅拌均匀,我家用的石膏卤水,所以颜色看起来很洁白,卤水点完以后,要继续盖上盖焖,只到豆浆完成凝固成形,成为豆腐脑就好了。
在等豆浆变成豆腐脑这段时间,可以先准备好让豆腐脑成为豆腐的模具,我家用的是一张桌子,然后放上一个木框子,再把纱布打湿,铺在木框子上。
过了10分钟左右,豆浆就完全凝固成豆腐脑了,这时如果喜欢吃豆腐脑的就可以拿碗过来装了,闻着浓郁的豆香味,让我忍不住又吃了一碗豆腐脑,真是嫩滑爽口,吃的真叫一个满足。
豆腐脑做好以后,就全部打入模具中,然后用锅铲把表面大概刮平整就行了。
豆腐脑装好以后,把纱布四周围依次向中间叠好,一定要叠紧实,以免影响豆腐的成形。叠好以后取下木框,放上一个模板,再在木板上压上重物,让豆腐脑中水分出来,形成豆腐。
经过2小时的压制,豆腐就制作完成了,压制过程中,如果不确定豆腐是否好了,可以通过先看还有没有水从豆腐中流出来,没有了说明就好了。
豆腐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分块了,说实话,挺佩服老爸刀工的,切豆腐的直线走的真直,把边边去掉,每块都是差不多大小。
豆腐做好后,我们这里有个规矩,人不能先吃,先要取两个干净碗,一个碗中放一块豆腐,分别摆放到灶神和家中祖先牌位前,也属于祭祀的一种,希望灶神上天汇报时,把家中贫苦向玉帝说说,穷得只能吃豆腐了,祈求能赐福,祭祀祖先就是一种缅怀,感恩先祖的庇护。
在老传统中非常讲究礼仪,这一点在农村老一辈人中非常注重,别看豆腐就是个不值钱的家常菜,但是打好的豆腐还是要给没做的左邻右舍送点过去,主要就是让其尝尝鲜,这也是一种礼仪的传承。
水墨话语小年过后,一天比一天忙,而且每天都有不同的习俗,正是因为这些习俗的传承,才有了年味,可惜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习俗被淡忘,都说现在过年没年味了,反过来想想我们又做好了哪些传承?小时候是因为父母们不畏辛苦的传承着习俗,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就拿打豆腐来说,多少人会做,又多少人愿意去做呢?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人间烟火,风味长存,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美食知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点赞、收藏、转发,用美食传递爱。
@新年美食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