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1)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2)

乡村文化作为乡土社会得以赓续绵延的精神内核,也是乡村得以振兴的灵魂所在,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下中国乡村文化处在城市与乡村、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诸多张力中,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甚至后工业文明空间杂糅中,一切都在变迁与形塑。而理解乡村比治理乡村更为重要,理解乡村的核心就是理解作为乡村主体的人,解决“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境下,浙江丽水市乡村春晚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农村集体文化活动姿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审视乡村文化主体性和村庄主体性的契机。

本文基于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周村村晚的田野调研,以浙江省缙云县乡村社会为对象,通过乡村春晚活动及其传播实践的呈现,聚焦城乡关系视野下乡土文化、传播技术与村民主体性之间的互构关系,试图从城乡中国视角出发探讨乡村春晚文化实践、乡村文化传播生态、乡村春晚何以可能的动力机制,以及村民和村庄主体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乡村文化传播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能。

原文 :《乡村传播生态中的村民与村庄主体性》

作者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生 梁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 邹月华

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赵月枝

图片 |网络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3)

村晚燎原

从乡村春晚到乡村文化复兴的可能

乡村春晚是指广大村民以村为单位,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联欢晚会。丽水市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办春晚的习俗由来已久,闻名全国的“月山春晚”起源于1946年,自1981年开始盛行并连续举办36年,被誉为“中国式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浙江省丽水市以月山春晚为样本,从2014年开始把乡村春晚作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4)

近年来,乡村春晚不仅成为浙江农村出现的新文化现象之一,而且以主体姿态进入村民日常生活。2016年,在文化部的推动下乡村春晚走向全国,建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全国超过27000个乡村于2018年举办了乡村春晚,而在“村晚之乡”丽水则举办了1000场晚会,涌现了近2万个草根节目,30多万乡村“民星”,形成百万群众上春晚的狂欢盛典。2019年春节期间,仅缙云县就举办了180多台乡村春晚,累计参与人数60多万次,全县80%以上的村都举办乡村春晚,呈现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创造文化的生动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仅是村民的自娱自乐和孤芳自赏,2018年12月,浙江丽水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还登上了央视节目《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百花园中基层文化实践的一个典范”。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5)

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傍晚,笔者在散步时被一则乡村春晚网络直播的消息所吸引——这是缙云县五云街道周村在本地自媒体平台直播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整场晚会以“慈孝文化”为主题持续近三个小时,喜庆欢快富有现代感,由周村男女老少140多名参与者共同呈现了27个自创节目,吸引了2000多名村民齐聚现场来观看,以及6.5万观看点击量和2000多条评论。正如一位网友所写:“慈孝周村闹腾腾,乡村春晚真火爆;郑洪叶李台上演,田陶陈孙台下看;小品朗诵三句半,唱歌跳舞快板书;精彩不断连轴转,乐煞观众拍头赞;干部带头来参演,创意节目很新鲜;锣鼓喧天响云霄,惊动上仙下凡尘。”在访谈中,不少村民也认为今年的乡村春晚是周村举办11届以来最好的一次!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6)

在这里,村民和村庄作为拥有属于自己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体,不正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自信的有力佐证!乡村文化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更是乡村得以振兴的灵魂所在,进而实现以文化振兴为龙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在不过于夸大乡村春晚意义的前提下,丽水的“以春晚为中心发展文化产业并带动农业形成综合性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确实在2018年显示出不错成果——为丽水市创收14.13亿元的“村晚红利”。作为乡村文化重要组成形式的乡村春晚,“在更广阔范围内激活村庄内生动力,进而以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崛起甚至促进乡村治理的可能性”,应该受到我们更多的重视。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7)

村晚窥豹

村晚传播实践中的主体与主体性

乡村是传统中国的安身立命所在,春节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集体节庆文化仪式,而村庄是承载这项集体文化活动的文化空间。乡村春晚作为村民自发的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春节联欢活动,其对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正如缙云县文广新局一位干部所表达:“乡村春晚管村民一年的文化,策划三个月,排练三个月,演出三个月,回味三个月”。在周村村晚实践中,村民表演的地方性节目三句半《忆苦思甜》喊出了“新农村新气象,周村村大变样,宜居宜游村庄美”,也唱出了村民发自内心的美好生活追求与村庄发展的主体感。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8)

村庄作为处在城乡互动和文化互动双重关系下的现代主体,城乡中国形态下乡村构成了乡村春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空间。当下的美好生活首先得益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比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交通和电信两个领域的“村村通”工程,还有2013年前后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的推进与实施,都使得缙云县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实现了整体提升。具体到周村文化建设来说,2018年9月周村完成了慈孝文化礼堂重新修缮。为支持2019年春晚,周村还花费20多万元购置全套的音响设备、大银幕和舞台设备,赶在晚会前安置好。“现在大家日子过得好了,村集体也支持文化活动,村民演出也就有了真挚的参与感”。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9)

缙云丰富的乡村文化历史资源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村庄共同体生活与文化空间生态,也成为乡村春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传统造就了缙云县活跃的乡土文化实践与群众自组织,例如周村拥有七弟二团婺剧团、老年文艺队、婺剧乐队班子、缙云诗词协会等群众文艺组织,这些生活性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自动转化为晚会表演的主力军。而这些聚集了村庄不同职业、年龄、兴趣爱好和教育层次的群众文艺团体,可以说是构成了整场周村春晚的群众底色和文艺实践。整台周村春晚节目安排呈现出三个特征其一是节目内容自觉蕴含了政治意涵,如歌伴舞《丽水之赞》及扇子舞《爱我中华》编排与表演融入了村民的政治认同自觉;其二是慈孝文化贯穿始终;其三是新媒介技术与传播形式在村民创造性使用下发挥了连接村庄共同体和社区交往的嵌入性作用。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10)

新时代下城乡形态变迁同时孕育了村民阶层多元与现代意识,并与乡村春晚的群众参与性和文化有机性形成互动体现。2018年10月,周村双委便成立春晚策划筹备小组,组织动员村婺剧团及村文艺骨干统筹村晚节目内容,并通过村广播开始向村民征集节目。在春晚演出中,浙江省著名歌唱家郑辉回村助唱《丽水之赞》与《天边》两首曲目,作为村民戏称“周村才子”的郑佩军编写了春晚节目三句半、小品和快板等多个节目,4名男性村委干部齐上阵带头表演三句半,这些都给周村春晚注入了许多新意义和价值内涵。周村婺剧团团长李红秋还告诉笔者,《丽水之赞》作为响应丽水市委提出的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节目,周村在农历二十五日接到县宣传部通知的情况下,顺利排演歌伴舞节目形式并邀请歌唱家郑辉返乡助唱,赢得了全村民众及上级部门称赞,很好地使社会主义话语在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群众传播。乡村村晚的“政治 文化”类节目便成了官方主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民间话语互动的有机平台。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11)

在此语境之下,村民和村庄抛开了主流媒体话语中“被同情”、“被怜悯”、“被异化”的“他者”形象,成为拥有属于自己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体。

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过,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春节传统是中国农耕文明传承至今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借助“乡村春晚”吹响了乡村文化复兴的号角,这个意义上,乡村春晚登上中国的文化舞台,呈现出了新时代村庄和村民的一种开放性、包容性与世界性。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12)

本文通过对缙云县周村村晚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能动性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的文化主体性和村庄主体性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内生性的强大生命力。相应地,在城乡社会分化的时代,在唱衰乡村的舆论洪流中,我们应该切实地深入农村、发现农村,看到农村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可能,这是中国媒介叙事的一种价值选择,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应有之义。(感谢河阳论坛支持)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8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不止要面对收入差距扩大、基层腐败……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激发农民主体自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

观点 | “文化礼堂”可是个“稀罕物”,最适合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文化生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从)(13)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