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1)

我之前文章也说过了,动画导演看似是一个很感性的去拼接自己想要的画面的职业,其实不准确,导演对于镜头的设计是需要符合一些影像学的基本原理的,不然画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而之前我介绍了关于视线方向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对于“轴线”的理解很重要。因为,轴线的概念,就会解释,导演是如何让画面的方向性保持一致的。

那么什么是轴线呢?“轴线”又称“想象线”,“Imaginary line”,这个概念是引自电影中的镜头运用的。也是一个基础规则。

它是说,当拍摄一个镜头的时候,用视线的方向来连结不同的被摄物,从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线”,这条线决定的是不同被摄物的视线方向,一旦被确定下来,之后无论摄影机如何运动,都应该保证不改变被摄物之间的视线方向关系,也就是俗称的“不越线”。

听着很难理解,我们拿动画《魔法少女伊莉雅》来举例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2)

注意这个画面伊莉雅宝宝和美游宝宝的位置关系所诠释的镜头,要对画面中有“摄像机”的意识,根据画面来判断摄影机所在的位置,我把上图命名为图1的话,红线部分就是所谓的“轴线”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3)

遵守轴线的规则的话,下一个镜头顺理成章的,是要给伊莉雅和美游一人一个近景……来展现她们的会面,第一个画面是伊莉雅的近景,注意伊莉雅宝宝的视线方向,我用屎色的箭头标了出来,记住这个方向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4)

注意下个镜头,美游宝宝的视线,是盯着伊莉雅宝宝的……两个人的视线是对应的,这样的衔接,才能让画面维持统一,从逻辑上,不会给观众带来困扰,这就是维持视线统一的影像法则;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5)

接下来这个画面,镜头位置发生了变化,注意这里伊莉雅宝宝往后看,是因为被凛喊了而改变了视线,美游宝宝视线不变;这是图2

用刚才注明了图1的那个视角来看的话,摄像机到了伊莉雅宝宝的右后方……美游在右边,

我们可以发现,摄像机的位置虽然变动了,但摄像机并没有越过轴线,依然在画面的轴线一侧

那么,如果摄像机“越线”,从另外一个方向进行拍摄,会得到如何的画面呢?伊莉雅宝宝就会在右边出现,而美游宝宝去了左边,如果此时再给美游近景的话,会是一个反过来的画面……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6)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7)

衔接的话,是这样……是不是很奇怪?这就是人们对影像的基准上总结出的规律……如果你随意违反,就会出现问题。

那么有人会问了,什么时候会用到”越轴“?以我的拙见,如果画面需要表现某种“变化”的时候,就会用到越轴的技巧。在电影里,是不常用的,绝大多数的镜头都需要符合不越线的原则。

这个“变化”,我认为是一种情节的变化。也就是说,情节的变化,需要直接的反应在画面上,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8)

这个机位依然是镜头在美游宝宝的左侧开始拍摄的,一直保持在轴线的左边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9)

在这边轴线上,是给的美游宝宝左边脸的特写,符合轴线的位置

之后,美游宝宝打断了凛的发言

可以说这里是为这一段剧情收尾的部分,摄像机的位置就去了线的另一头……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10)

出现了美游的右边侧脸的特写……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11)

这里摄像机的位置完全完成了越轴,去了美游的另一侧……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12)

你看,我刚才做的翻转了图层的美游宝宝的例子,是不是这里官方来演出了一遍……这就是越轴后的效果。

魔法少女伊莉雅讲了什么(看魔法伊莉雅学知识)(13)

美游宝宝和伊莉雅宝宝的视线被完全对调了……

而这里的越线,就是为了表达“把美游从束缚中救出”,伊莉雅和美游进行了沟通,互相更深一步地理解后,达成了对友谊的进一步共识,并且也将这一段事情告一段落;我觉得这里的越轴,还是有明显的意图的。

以我目前的认识来说,可以总结出一个观点就是,画面一旦发生某种“变化”,也是为了带出情节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化,需要观众去揣摩导演的用途,但是在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镜头就应该严谨地遵守影像学的一些规则去进行衔接,不然就会让人觉得看上去非常地不自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啊,画面的创作,是和故事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剧情好画面不重要”这种观点,其实也根本没有根据……你在夸剧情好的时候,至少也是承认了画面在设计上是符合人们常理和逻辑的,这是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并不是光靠感性就能编织出如此的效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