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转基因与全球变暖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水稻和转基因之间能有密切关系,它们又怎么能和全球变暖搅在一起呢?

2015年7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和瑞典科学家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他们通过转基因水稻,开发出“减排增产”新型水稻的研究成果。

水稻的种植会产生甲烷(水稻甲烷全球变暖与转基因)(1)

水稻、转基因和全球变暖之间的纽带,叫做甲烷。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萦绕着一层大气。地球上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太阳。太阳光穿越太空来到地球,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一部分热量被吸收,穿透了大气层的热量把地球表面加热或者被植物吸收 。到了晚上,地球吸收的热量又以红外线的方式散发出来。红外线的穿透能力不强,被大气层吸收而留下。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就像温室的玻璃罩子一样,为地球留住了热量,使得地球上的昼夜温差还能为人类承受——据估计,如果没有这层大气,地球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会低到零下十几度。

大气层的这种作用就被称为“温室效应”。它对于热量的保留跟大气层中的气体种类和量有关。在历史上,大气的组成和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地球的温度也就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多,人类的工农业活动越来越多,排到大气中的气体也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改变着大气的组成,使得它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就越来越高。

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变暖”。这些吸收热量的气体,就是“温室气体”。

甲烷与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水蒸气。但是水蒸气与地球表面的水很容易实现转化与循环,它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当稳定——也就是说,它虽然对温室效应贡献大,但是一直很稳定,也就没有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所以,一般情况下说到温室气体,都不把水蒸气包括进来。

水蒸气之外,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超出了地球上的植物所能吸收的量。于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地球的温度也就逐渐升高。世界各国讨论的“减排”,主要就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跟工业生产和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二氧化碳成了众矢之的。

水稻的种植会产生甲烷(水稻甲烷全球变暖与转基因)(2)

除了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甲烷。跟二氧化碳相比,甲烷的量要小得多——二氧化碳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以上,而甲烷不到10%。但是,跟同样量的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吸收热量的能力要强得多。如果以100年为时间段来进行比较,同样量的甲烷吸收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21倍。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比二氧化碳要短得多,大约是12年,所以如果以二十年为时间段来比较,那么甲烷吸收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估算的数字是56倍,世界观察研究所估算的数字是72倍)。

也就是说,甲烷虽少,但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却很大!

(水稻和转基因如何登场,请看《水稻、甲烷、全球变暖与转基因(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