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病子女有预感吗(为何有的子女能感应到)(1)

孔子对曾子讲《孝经》

孔子有七十二贤,三千弟子,为什么不对其他弟子讲《孝经》,而偏偏对曾子讲?曾子是什么人?他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经》里我们也读过他的故事。

它里面记载着,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结果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不知道怎么照顾、接待。大概也是急中生智,就咬自己的手指,因为过去没有手机,怎么打call回来?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结果她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里就觉得痛,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就赶回家里。回到家里一看,家里来客人了,他母亲告诉他,说:“儿子,我不知道怎么call你,只好咬手指,我想十指连心,你一定能感通到。”

父母生病子女有预感吗(为何有的子女能感应到)(2)

所以你看看,曾子纯孝就有这样的感应。我们就觉得好像不可思议,怎么他妈妈咬手指,在那么远的距离,他居然能够有这个感应。你现在给儿子打手机,也许打多少回,还唤不回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曾子心地纯孝,心理没有其他妄念,只有孝亲这个念头,念念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有这样的感应。可能我们当中也有人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年纪比较长的,可能父母要过世了,父母过世之前,可能你几天之前就梦到父母,往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他可能在远地,他的父母要过世,就跟他父母有这样的感应,这是什么?心灵的感应。能够这样的感应的人,多半都是比较孝顺的孩子,如果从来想不到父母的这种人,他肯定不会有这种感应。

父母生病子女有预感吗(为何有的子女能感应到)(3)

所以这说明“道”就是我们宇宙的本体,它的作用是见闻觉知,那边人起一个念头,我们都能够感知。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麻木,感知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欲望、烦恼太重,把我们自性本有的能力给障住了,不能够显发出来。所以儒家教人,欲治国平天下,欲明德止至善者,必先从格物开始,什么叫格物?格除你的物欲,这叫格物。这个欲望是让人麻木,让人愚痴的,很不好的一种习气,把它格除干净,但是格除物欲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跟自己的欲望做斗争,这是真刀、真枪、真干。一开始是很苦的事情,特别对于欲望浓厚的,就像一个人对千军万马,你不用勇猛大无畏的精神,就不能够克住它,你克不住它就被它克住了。

父母生病子女有预感吗(为何有的子女能感应到)(4)

所以心为欲转,人就成为欲望的奴隶了。所以修行不外乎就是克制欲望,成圣成贤也就是放下妄念而已。儒家所谓的克念作圣,客服你的妄念,首先从克服欲念开始,才有可能成为圣人。换句话说,圣人心地清静光明,欲望的灰尘已经扫得干干净净。所以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心里尽孝开始,像曾子那样,他心里没有其他欲望,他即使是上山砍柴,也是为他的父母、为家人,没有自己的念头,所以他有这样的感应。

---上文引自《钟茂森讲孝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