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读后
作者:张玉庭
A
读罢《对牛弹琴》,很想对牛说上两段话:
其一 牛啊!憨厚的牛,你要懂音乐该多好,这样,在繁重的劳动之后,你就能美滋滋地听听音乐了,可是你竟然不懂,只知傻乎乎地吃草,啊!真的好同情你。
其二 牛啊!如果真的有上帝,我是多么希望它能为你们开办一所"牛牛音乐学院",开两个班,一个普及班,一个提高班,前者让你们学会欣赏音乐,后者让你们学会作曲。多么盼望你能写一支天下最美的曲子:名字就叫"牛牛的梦"。
B
读罢《对牛弹琴》,很想对琴师说上两段话。
其一 啊!我好心的琴师,您认真地为牛弹琴,精神的确感人,可是,牛不是人,它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音乐细胞啊!
其二 啊!我美好的琴师!你的好心感动了我,既然如此,就让我帮你想个点子吧!这就是,从此以后,请专们弹奏一些牛最感兴趣的音乐,比如,当牛喝水的时候,不妨弹弹山泉流动的叮咚声,让它在想象中边听音乐边喝水。啊!那美妙的感觉,准能胜过你我喝"可口可乐"!
C
读了《对牛弹琴》,还总会想起两个故事。
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 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了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我?"农夫回答:"别看牛是畜牲,可它也懂事。如果我刚才大声说一个好,另一个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却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一是印度的。最近看了一则来自印度的报道,才发现对牛弹琴不仅有用,而且还可以提高牛的产奶量--这就是,只要你用琴声摹拟出小牛的叫声,奶牛就会因此而动情,致使产奶量大增。
如此看来,对牛弹琴的关键是看你在弹奏什么,如若弹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它又怎么能感兴趣?
D
《对牛弹琴》读后,更会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哲理诗:"我小心翼翼地在她的心弦上 寻找着可以和我共鸣的声音,找到了它,我也就得到了她。" 真是妙极--找到它就能得到她,既然如此,何不"找"一下?
同样的道理,与人交往时,最能打动人的是"理解"与"尊重", 最有说服力的是"关心"与"用心",这就必须小心翼翼, 全力寻找那个可以和对方共鸣的"旋律",否则将很难"知心"、"交心",自然,也只有找到了这个旋律,才能谈得拢谈得深,谈得"心心相印"--这个全力寻找的过程,不也正是实现成功交际的过程吗?
与牛交往尚且有这么深刻的道理,何况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