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到底在哪里(临朐为什么叫临朐)(1)

临朐到底在哪里(临朐为什么叫临朐)(2)

历史沿革

据《竹书纪年》和《齐乘》载,今临朐境少昊世为爽鸠氏、帝尧时代为帝子丹朱、虞夏时期为季萴、商朝为诸侯逄伯陵的封地。

西周,今临朐境称骈邑,为纪国所辖。 春秋时期,齐国灭纪,骈邑改属齐国。战国时临朐地为"齐之朐邑"。

秦,今临朐境大部属临淄郡,南部属琅琊郡。

西汉初,始设临朐县,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名。今临朐境内,那时有临朐、朱 虚、临原、按(同校)、缾5县。临朐属齐郡,莽新时改为监朐;朱虚属琅琊郡, 治所在临朐城东南13公里的古城村; 临原亦属琅琊郡,治所在临朐城东北1.5公 里(待考) ,莽新时改为填(镇)夷亭;挍,亦名按亭,治所在朱虚城东6.5公 里,仅存5年即废,属郡不详;缾,属琅琊郡(遗址待考)。

东汉,今临朐境内仅存临朐和朱虚两县。光武初,复监朐为临朐,并将缾县并入,属青州齐国;将填夷亭并入朱虚县,属青州北海国,治所移至今临朐城东南25公里的城头村。

三国魏时,境内仍设临朐、朱虚两县。临朐属徐州东莞郡;朱虚属青州城阳 郡。

晋朝,境内设临朐、朱虚两县,初属琅琊郡,后属徐州东莞郡。惠帝永康元年(300),朱虚改属平昌郡,临朐属高密国。

南北朝时期,境内设昌国、朱虚、般阳、西安、安平5县。昌国,南朝宋改临朐置,治所在临朐城。般阳,割朱虚西南境置,治所在临朐城东南13公里的西 盘阳村。西安,在昌国县西,治所在临朐城西5公里的西安村。安平,在昌国县 北, 为今临朐北界。以上4县均属齐郡。朱虚,南朝宋属平昌郡,北朝魏改属胶 州。北周时朱虚并入琅琊郡,般阳、西安、安平并入昌国县。

隋朝,开皇六年(586)改昌国为逄山县,复设般阳县,属青州。大业初, 改逄山为临朐县,般阳并入临朐,属北海郡。 唐朝初,废临朐,置般阳县。武德五年(622)重设临朐县。武德八年(625) 般阳并入临朐县,属河南道青州。

五代,沿唐制。

宋朝,初沿五代制。庆历三年(1043)改属京东东路青州按抚使。

金代,贞祐四年(1216)析穆陵镇置县。临朐、穆陵两县均属山东东路益都 府。后将穆陵县并入临朐县。 元朝,至元二年(1265)临朐并入益都县。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临朐县, 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清两代,设临朐县。明时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时属山东行省青州 府。

民国初,废府设道,临朐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改属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临朐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所辖。

1940年4月,临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临朐县政 府建立,隶属鲁中行政区第四(沂山)专区。1945年10月,原第三专区撤销,第四专区改为第三专区, 临朐亦随之改属第三专区。1948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公 署第三(沂山)专区。1949年7月改属昌潍专区。1967年3月改属昌潍地区。1981 年7月, 昌潍地区改名为潍坊地区,临朐县亦改属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称潍坊市,临朐县又改属潍坊市辖。

为方便记忆,特将许孝义老师创作的“临朐历史沿革歌”附下,以飨读者。

临朐历史沿革歌

作者:许孝义

文明起步万年史,呈现辉煌五帝时。

炎帝尝草传佳话,轩辕封禅留足迹。

少昊帝都几十载,爽鸠统治长时期。

大禹尧舜皆涉足,且有丹朱封于斯。

虞夏管辖季荝氏,世袭年有五百余。

商汤施治逄伯陵,殷末薄姑又因之。

周时骈邑纪国辖,春秋纪灭入于齐。

骈在古城地方好,东阳增设北相依。

管仲剥夺伯氏邑,论语记载让人知。

战国朐邑归齐国,秦朝无治属临淄。

临朐建县自西汉,城近朐水好堪舆。

今境划归七国县,膏腴之地多政区。

临原东北淄川插,西北为朐挤邻居。

东南瓶近朱虚远,盖与莱芜西南隅。

称作监朐是新莽,原名恢复刘秀时。

东汉魏晋县为二,朱虚西侧是临朐。

西南属地汉无变,魏晋期间有差移。

南境魏朝归东莞,晋迎盖县返桑梓。

刘宋昌国治朐城,地属五县分治之。

西安城在西安村,东部盘阳伴朱虚。

插置安平青州境,辖区伸至丹水堤。

北魏承袭东魏继,仍是南朝旧格局。

高齐以至北周末,惟见昌国一面旗。

隋设逄山昌国废,盘阳复置在原籍。

大业之初撤两县,临朐独统始于此。

唐初四年仅盘阳,再见县名五岁时。

八载盘阳即撤并,一县施治又开局。

五代宋金沿唐代,金末穆陵岁十七。

元初县治因金设,四十五载穆陵息。

至元朐入益都县,年仅十三又分离。

明清承上当今续,细微变化不再提。

建县两千一百年,易名时间十之一。

若说临朐辖全境,岁计千有三百余。

县名来历

关于临朐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的版本很多。一为车轭说,朐,乃车轭之意,朐山,形似车轭,因形而得名;二为临山说,因临*朐山而得名;三为临水说,因临*弥河得名;四为临山临水说,即临*朐山弥水得名。到底临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临朐县糖尿病医院院长林绍志曾经写过一篇《临朐考》的文章,否定了“车轭说”,在这方面,笔者是毫无疑义的。因此,笔者就后三种说法进行了查考,现和大家一起探讨,以希为临朐名称的由来讨个正确的说法。

据临朐政府网《临朐县域基本情况及建制沿革》介绍:临朐县古称骈邑,战国时为“齐之朐邑”。县城始建于西汉,至今已2100余年的历史,因城临朐山、朐水(弥河)而得名,莽新时改为临朐,属齐国。南北朝刘宋时并入盘阳,武德五年复制,武德八年,盘阳并入临朐,属青州。宋庆历间改属京东东路青州安抚抚使,金贞佑间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朝至元二年与临淄一起并入青州,至元十五年复置,属青州路。明清皆属青州府,民国初属胶东道,1928年废道,临朐县为省直辖,1949年7月改属昌潍专区,1967年属昌潍地区,1981年属潍坊地区,1983年属潍坊市。而《山东年鉴2003年》描述临朐县名由来为:“因县城东临朐山而得名”。林绍志同志则引经据典的证明了临水说,让人也觉得实在。到底哪种说法比较科学呢?

临山也好,临水也好,我觉得先要考察山水之名的由来。根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对朐山的解释为在山东临朐县东南二里,水经注所谓覆釜山也,应劭曰,临朐县以临“朐山”名。为此,本人又查考了《水经注》,《水经注.济水》称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有朐城,朐城之东北有战国齐的朐邑,汉时因其城临近朐山,故名为临朐。此朐山亦名覆釜山,与浙江会稽覆釜山同名。因此临山说应当有可*的渊源。但《水经注》对弥河的解释又使人难以辩驳临水说。《水经注》巨洋水条曰:“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王韶之谓之巨篾,亦或曰朐,皆一水也”,可知具、巨、朐古音亦可通用。因此巨洋水称为朐洋水的说法也是有据可查的。到底是临山还是临水?我查遍资料,终于在《水经注》卷二十六中找到了临朐的渊源,读读下面的文字,你也许豁然开朗了。

临朐到底在哪里(临朐为什么叫临朐)(3)

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泰山即东小泰山也。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宏谓之巨<目末>,王韶之以为巨薎,亦或曰朐瀰,皆一水也,而广其目焉。其水北流迳朱虚县故城西,汉惠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言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岘。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类,音从字变也。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山北流迳剧县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东丹水也。北迳县,合西丹水而乱流,又东北出迳渏薄涧北。渏水亦出方山,流入平寿县,积而为渚。水盛则北注东南流,屈而东北流迳平寿县故城西,而北入丹水,谓之鱼合口。丹水又东北迳望海台东,东北注海,盖亦县所氏者也。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治泉水注之。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间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直芳齐芍药,实亦洁并飞鳞。其水东北流入巨洋,谓之熏冶泉。又迳临朐县故城东。城古伯氏骈邑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奴为侯国。应劭曰:临朐,山名也。故县氏之。朐亦水名,其城侧临朐川,是以王莽用表厥称矣。其城上下沿水,悉是刘武皇北伐广固,营垒所在矣。

根据以上考证,临朐之名,渊源朐山,发展于弥水,因此,临山临水说应是正宗得名依据。

临朐到底在哪里(临朐为什么叫临朐)(4)

临朐到底在哪里(临朐为什么叫临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