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星移斗转。

莫荃辛勤耕织,敬老育幼,一晃又是十几年。父母己是两鬓染霜,二子也由当年的黄毛小童,长成了青皮后生,且学业渐进,初谐世事。寒来暑往,风雨雪霜在莫荃脸上布上了一片苍桑,为了信守当年的那个诺言,她付出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为了盼望一个人的回归,她度过了千百个不眠之夜。

千盼万盼,喜讯终于到了。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莫荃开门出屋,忽闻树上喜鹊欢叫,抬头看时,只见天上彩霞似锦,长虹架桥,她想,如此吉祥,必有喜事。

日上二杆时分,门外一阵马嘶,几个绵衣官员跳下马来,领头者问莫荃:“此处是否周渭家?”

莫荃答:“小女子夫君便是周渭,早年外出,至今未归,亦不知今将如何?”

官员欢曰:“找着了,找着了,莫女士,快快进屋,有喜事相告。”

一干人进屋落坐,官员说:“我等是省府民政官员,受朝廷旨意寻找周御史眷属,今日终于访到,莫女士,道喜了。” 接着,他将此番来意说了个一五一十。

原来大宋江山几经治理,如今是国运兴旺,国家逐渐强盛起来,宋太祖渐生慈爱之心,下令嘉奖忠臣良将,对偏居异地的朝廷官属予以官禄补贴。广西省府按朝廷册子,一一查访,得知恭城周渭已居朝廷三品命官,其妻儿仍居乡村旧地,故派员查访,终得结果。

听此,莫荃喜极而泣,父母亦泪,双子欢跃。不时,村人得知喜讯,涌至莫家,欢欣笑语,喜庆满堂。

有人问周渭做了何官。省府官员答,已升任三品御史。又将周渭如何一路北上,偶遇贵人,得赐进士,受君重用,惩恶扬善,造福民众之事,一一道来,众皆称奇,亦赞莫荃,曰:“阿荃远见,早料周渭非乆困之人,苦苦等待,天地有知,今日终得善果。我们路口村真的飞出了金凤凰”。

瑶山人有个习俗,每逢喜庆之日,必须摆流水宴,打油茶,唱山歌。此时莫荃对大家说:“今日大喜,乡亲们一起留下,陪省府官人喝油茶,尝米酒,唱山歌,共同热闹一番好吗?”

众皆称好。

于是,有人生火煮茶、烫酒,有人烹制菜肴,有人摆桌搬凳,一阵忙乎,准备齐全,大家依序而坐,茶酒歌宴开始了。本寨族老站起身来,双手捧茶一碗,高声说道:“乡亲们,当年一日,本寨村前百鸟朝凤,周家诞下小周渭,众人皆曰贵人天相,如今果然出息了,可喜可贺!其媳莫荃,更令人钦佩,二十多年来,忠贞不渝,含辛茹苦,勤俭持家,养老育幼,贞节照人,此碗油茶应先敬她。”

莫荃跪地接茶,一气喝了。

此时,有人喝起了油茶歌一一

一碗油茶润歌喉,

恕我性急起歌头,

昔日百鸟鳴彩凤,

今朝周渭真封侯。

有人接唱:

二碗油茶最爽口,

周渭当官在汴州。

幼杉成材当栋梁,

忠君为民好风流。

又唱:

三碗油茶乐悠悠,

上下求索不言愁。

志在四海建功业,

风雨雪霜写春秋。

有人开始赞莫荃一一

周渭北上入中原,

守业持家赖莫荃。

桑蚕耕种夜继日,

教子苦读五更天。

有人接唱:

青竹生在溪水边,

枝枝虚心节节连。

家里有个贞洁女,

孤守空门心不迁。

又唱:

凤凰山上春花艳,

青峰高高耸云天。

人道夫君人为贵,

更羡贞女美名全。

官府来客听得兴起,也拍手唱道:

凤凰岭下瑶家汉,

百经磨砺成俊才,

四海为家妻儿苦,

只为百姓笑颜开。

瑶女节妇好胸怀,

相夫教子也豪迈,

丹心一片昭日月,

正气可立贞节牌。

官员唱罢,又将朝廷补贴银钱如数交与莫荃,并宣布:奉朝廷旨意,凡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家眷,属原居乡间者,须由当地省衙划与百亩良田为赏,不得拖欠延误。

莫荃谢恩。众人皆曰太祖慈爱。

茶会一直延至午后方罢。

欲知续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古今通鉴70回(布衣御史长篇历史故事35)(1)

作者简介一一

宾泽文,广西全州人,现居桂林。前期为军旅写作人,二十六岁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广西区作协。于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剧目等文艺作品六百余篇(首)十余次获奖,出版文学作品集六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