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统辖今天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南一部分,谓之腹里,为29路,8州,3属府,91属州,346属县。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1)

元 中书省 (腹里地区)

我们今天只讨论河北之地(即黄河以北,山东、山西、内蒙等地不在谈论范围之内),路、府、州的等级划分,即如下13路:

大都路(治今北京)、上都路(治今内蒙古正蓝旗)、兴和路(治今张家口张北)、永平路(治今秦皇岛卢龙)、保定路(治今河北保定)、真定路(治今石家庄正定)、顺德路(治今河北邢台)、广平路(治今邯郸永年广府镇)、彰德路(治今河南安阳)、大名路(治今邯郸大名)、怀庆路(治今河南沁阳)、卫辉路(治今河南卫辉)、河间路(治今沧州河间)。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2)

元 腹里地区部分 13路辖区

一 元代路、府、州等级划分

《元史·世祖纪》载, 至元十五年(1275年)六月 , “各路总管府依验户数多寡 , 以上、中、下三等设官。”

攻占南宋全境之后,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制定路的等级 , “定10万户之上者为上路 , 10万户之下者为下路 , 当冲要者 , 虽不及10万户亦为上路”

州等级划分:5万之上为上州,3万之上为中州,2万之下为下州

大都路、上都路,作为元的2个都城为上。

上”路:兴和路、保定路、真定路 、大名路、河间路。

“下”路:永平路、顺德路、广平路、彰德路、怀庆路、卫辉路。

顺宁府(今张家口宣化)、中山府(今河北定州)。(散府隶属于路,级别高于州,散府可辖州、县。)

上州2个:冀州、开州。

中州8个:易州、祁州、赵州、磁州、威州、滑州、沧州、景州。

下州33个:涿州、霸州、通州、蓟州、漷州、顺州、檀州、东安州、固安州、龙庆州、兴州、松州、桓州、云州、宝昌州、滦州、完州、雄州、安州、遂州、安肃州、深州、晋州、蠡州、林州、浚州、孟州、辉州、淇州、献州、清州、陵州、莫州。

二 金、元之际 州的滥设(由县升州)

蒙金战争爆发于1211年,1213-1214年成吉思汗发动三路攻金之战,第二次围攻金中都。迫使金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开封),而河北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

在此形势下,金蒙双方为提高各地进攻或防御地位,或为提升各地镇守官员或投诚蒙古的地方豪族武装首领的地位,或因“赏功”,河北地区涉及到许多路 、府 、州、县的升置降黜和划割改属 。

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州的大量滥设及州“格制”升迁的混乱,由县升州者,或由刺史而升防御、由防御而升节度者,比比皆是。

下图表列举金末元初,河北东西路、中都路、大名府路部分由县升州的例子: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3)

金、元之际,河北东西路、中都路、大名府路 由县升州示例

其中大部分州随着战争的结束,元朝的一统而废重新废置为县,而完州、晋州、林州、辉州等州却最终得以保留。

三、元中书省(腹里地区)“道”的设置及所辖地域

元朝疆域广大,辖中书省和10个行省,每个行省管辖今天的数个省的面积,而中书省(腹里地区)辖区更为广大,故元朝于行省下设置“”这一行政建制,类似于宋、金“路”的职能。

《元史》卷十四《世祖纪十一》记载至元二十三年 ( 公元 1286 年 ) 四月“庚子 , 中书省臣请立汴梁行中书省及燕南、河东、山东宣慰司。有旨 : ‘南京户寡盗息 , 不必置省。其宣慰司如所请。’”

十二月“丙午 , 置燕南、河东、山东三道宣慰司”。

即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中书省所辖腹里各路、府、州 , 除部分直隶省部外 , 分别隶属于燕南河北道、河东山西道、山东东西道三道宣慰司。

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河南省北部;至大二年(1309年)将今河北东部、山东西部、天津南部划入。即:真定、顺德、广平、彰德、大名、怀庆、卫辉、河间、东平、东昌、济宁十一路 , 曹、濮、高唐、泰安、德、恩、冠七州

山东东西道(治济南路,今山东济南市)、领济南、益都、般阳三路、宁海一州

河东山西道(治冀宁路,今山西太原市)三道,领冀宁、大同、晋宁三路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4)

元 中书省 燕南河北道、河东山西道、山东东西道 辖区

四 元中书省河北之地13路辖区沿革简述

领院二、6县、10州。州领16县。10州:涿州、霸州、通州、蓟州、漷州、顺州、檀州、东安州、固安州、龙庆州,等级全部为下州。

其中:涿州,元太宗八年(1236年),曾为涿州路。1263年,复为涿州。

漷州,本漷阴县(今北京通州区漷县镇),1276年,升漷州(迁治武清河西务),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年)还治漷县镇

东安州(治今廊坊市西旧州),本安次县,1263年,升为东安州。固安州,本固安县,1263年,升为固安州

龙庆州(治今北京延庆区),唐为妫川县,金为缙山县。1285年,元仁宗生于此。1316年,升缙山为龙庆州

唐平州,辽为卢龙军,金为兴平军。元1215年,改兴平府。1260年,升平滦路,1300年,以水患改永平路。领1司、4县、1州。

滦州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23年从平州分置而来,元又将平州、滦州整合为一路,平滦路,后改永平路

滦州,下。在卢龙塞南,金领义丰、马城、石城、乐亭4县。元省石城、马城2县,领义丰、乐亭2县。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5)

元 大都路、永平路

唐为奚、契丹之地。金置桓州。元宪宗五年(1255年),命世祖(即忽必烈)居其地,为巨镇,1260年,为开平府,1264年称上都。领:院一、1县、1府(领3县、2州(领6县))、4州(领3县)。

1府:顺宁府(治今张家口宣化),散府,唐为武州,辽为德州,金为宣德州,元初为宣宁府。1263年,改宣德府,至元三年,因为地震的原因改顺宁府,领保安州(张家口涿鹿县)、蔚州(张家口蔚县)2州,3县。

4 州兴州(治今承德西南滦河镇西南)、松州(治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桓州(治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云州(治今张家口赤城县龙关)

6个州都为下州。

唐属新州,金置柔远镇,后升为县,又升抚州,属西京。元1262年,升隆兴路总管府,建行宫。1312年改称兴和路,领4县、1州。

宝昌州(治今张家口沽源县九连城镇),下。金置昌州,元初隶宣德府,1262年隶本路,置盐使司,1319年,改宝昌州。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6)

元 上都路(辖宣德府)、兴和路

清苑县,唐隶莫州,宋升保州,金改顺天军节度,元1238年,升顺天路,置总管府。1275年,改保定路,设录事司。领:1司、8县、7州(领11县)。

保定的地位随着改朝换代直线上升,每改一朝代即上升一级。唐为莫州清苑县,宋升保塞军、保州(刺史州),金升为保州(节度州)、顺天军节度,到了元代,因保州是汉世侯张柔的大本营,升为顺天路(因袭金代顺天军之名),而将宋、金时期与保州并列存在的雄州、安州、遂州等周边小州划归到保定路。

丙申岁,析天下为十道,沿金旧制画界,保之属城多为邻道所分割。阅数岁,有诏特还之,升州为府,赐名曰顺天。——《张柔神道碑》

领:易州、祁州、2中州,完州、雄州、安州、遂州、安肃州,5下州

其中:

安州,下。唐为唐兴县,隶鄚州,宋升顺安军,金改安州,治渥城县,元初移治城,隶保定。

完州,下。唐为北平县,隶定州。宋升北平军。金改永平县,又改完州。元1265年,改永平县,后复为完州

  • 6 真定路(治今石家庄正定)。

恒州常山郡,又改镇州,宋为真定府

元初置总管府,领:中山府,赵、邢、洺、磁、滑、相、浚、卫、祁、威、完十一州。后割磁州、威州隶广平路,浚州、滑州隶大名路,祁州、完州隶保定路,又以邢州入顺德路,洺州入广平路,相州入彰德路,卫州入卫辉路;又以冀州、深州、晋州、蠡州四州来属。

领:1司、9县九、1府(领3县)、5州(领18县)。

1府5州:中山府,散府。冀州,上州;赵州,中州;深州、晋州、蠡州,3下州。

中山府:金为中山府,元初因之,旧领祁州、完州,1238年,割二州隶顺天路,后为散府,隶真定路。

定州自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定都中山之后,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皆为重镇,金代为散府,元代初年随着保定的强势崛起,中山府(定州)所辖祁州、完州割属保定路,降为散府隶属于真定路。

晋州,唐、宋皆为鼓城县,元1215年,改晋州。1238年,立鼓城等处军民万户府。1261年,复为晋州。领鼓城、安平、饶阳、武强4县。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7)

元 保定路、真定路

  • 7 顺德路(治今河北邢台),下。

邢州,宋为信德府,金改邢州。元初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1262年,升顺德府,1264年,以洺州、磁州来属。1265年,洺州、磁州自为一路,以顺德为顺德路总管府。领1司、9县。

  • 8 广平路(治今邯郸永年广府镇),下。

洺州,又为广平郡。元1236年,置邢洺路总管府,以邢州、磁州、威州隶之。1252年,为洺磁路,领磁州、威州。1278年,升广平路总管府。领1司、5县、2州(领6县)。

2州: 磁州,中。威州,中。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8)

元 顺德路、广平路

  • 9 彰德路,下。

相州,又改邺郡。石晋升彰德军。金升彰德府。元1232年,立彰德总帅府,领卫、辉二州。1252年,割出卫、辉,以彰德为散府,属真定路。1265年,复立彰德总管府,领怀、孟、卫、辉四州。1267年,又割出怀、孟、卫、辉,仍立总管,以林虑升为林州,又立辅岩县隶之。1269年,省辅岩入安阳。领:1司、3县、1州。

1州:林州,下。

  • 10 大名路上

魏州,宋为北京大名府,金改安武军。元为大名府路总管府。领1司、5县、3州(领6县)。

3州:开州,上。滑州,中。浚州,下。

  • 11 卫辉路,下

义州,又为卫州。金改河平军。元1260年,升卫辉路总管府,设录事司。领1司、4县、2州。

2州:辉州、下。淇州,下。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9)

元 彰德路、大名路、卫辉路

  • 12 怀庆路,下。

怀州河内郡,宋升为防御。金改南怀州。元初复为怀州,1256年,世祖在潜邸,以怀、孟二州为汤沐邑。1257年,改怀孟路总管府。1264年,以怀孟路隶彰德路。1265年,复以怀孟为一路。1319年,以元仁宗潜邸之故改怀庆路。领1司、3县、1州(领3县)。

1州:孟州,下。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10)

元 怀庆路

  • 13 河间路,上。

瀛州,宋河间府。元1265年,置河间路总管府。领1司、6县、6州(领17县)。

6州:沧州、景州,2中州;清州、献州、莫州、陵州,4下州。

河北历代版图(路府州等级划分)(11)

元 河间路

五 元于腹里地区分封的汤沐邑

关于元朝于腹里地区分封王公贵族的汤沐邑

丙申八年秋,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 拔都,平阳府; 茶合带,太原府; 古与,大名府; 孛鲁带,邢州; 果鲁干,河间府; 孛鲁古带,广宁府; 野苦,益都、济南二府户内拨赐; 按赤带,滨、棣州; 斡陈那颜,平、滦州; 皇子阔端、驸马赤苦、公主阿剌海、公主果真、国王查剌温、茶合带、锻真、蒙古寒札、按赤那颜、圻那颜、火斜、术思,并于东平府户内拨赐有差。——《元史·太宗本纪》

参考文献:

温海清.金元之际州的划分体制变迁考论——以“节度—刺史”体系为讨论中心[J].文史,2012年01期

默书民.元代的山东东西道辖区考析--[J].中国史研究,2007年03期

《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元史·世祖纪》、《元史·太宗纪》、《张柔神道碑》等


谢谢观看!喜欢的朋友请帮忙关注,转发,评论,不时更新!(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关注@斌哥谈历史,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历史世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