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却依旧像个孩子。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出现,我有时也会期待,什么时候可以跟人工智能来一场关于提问的“人机大战”呢?有一天,当通用人工智能足够聪明的时候,它会羡慕人类什么呢? 未来已来,然后呢?

—— 杨澜

《探寻人工智能》第一季在2017年播出后,短短2年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它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于是《探寻人工智能 第二季》应运而生。2018年起,节目组历时2年创作近15个月的摄制走访了中、日、美、德、瑞5个国家,足迹遍布国内外30多座城市,拜访了88位政学两界、商业领袖及一线专家。

我们拜访了“未来之城”雄安新区,窥见了人工智能赋予这座城市的不可思议的宏伟蓝图;我们远赴海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遇见了行动灵活的机器狗,在日本遇见了救援机器蛇和眼睛会说话的机器人Seer;我们认识了一款叫做“晓医”的医疗机器人它不仅通过了国家医师执照的考试,现已就职于安徽省立医院主要负责导诊服务;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医疗、教育、就业、企业发展、国际合作等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对于这次探寻,参与这次纪录片创作的每个人都有颇多感慨。最初,我们有太多的不知道和不了解,需要做大量的功课,问非常多的问题,但是知识的获得和解惑的快乐也正是创作这部纪录片的乐趣所在。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问,不断思考……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同时也打开了更多的问题。

人工智能决战未来十年(探寻人工智能②)(1)

来自 @杨澜 的话:



《探寻人工智能II》收官,历时四年的探寻之旅也告一段落。说暂时,是因为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人工智能世界里一切的一切,仍令我好奇心爆棚。回顾四年,我时常感慨,人工智能的蹿红速度也太快了!在最开始策划这一档纪录片的时候,我们完全想象不到它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出圈”,成为“流量担当”。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冷女神”,它已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 “邻家小姐姐”。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革命,正与5G、物联网等技术一起,重构我们的工作、生活场景,也改变着我们的城市和治理方式。

四年来我采访了上百位专家学者,拜访了数十个实验室与研究机构,也见证着这个行业的瞬息万变。科学家转型创业,企业家成为投资者,第一季可能还是在校园里进行的采访,第二季就已经在企业里见面了;上一季还是行业老大,下一季就已经在考虑退休了。行业迭代加速,竞争淘汰加剧,但也处处惊喜,新的机会激发着想象力。这不仅仅是角色和身份的转换,也呈现出了这个行业的无限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有人问,在经历了两季探寻之后,你还依然对什么保持兴趣和好奇呢?于我而言,关注点恰恰又从人工智能回到了“人”的身上,回到了我们的大脑,人类的智能。想想看,仅凭一天几千大卡的能量,我们是怎么能够拥有这么强大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呢?就算机器比我们记性更好、算得更快,可它多耗电呀!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人类智能的性价比更高一些吧。爱,也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特色。有什么算法能展现它的神秘和魅力呢?

旅途本身,充满乐趣。感谢这一场智能革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认知;感谢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抱着极大的热忱做科普,转身成为科技网红;感谢团队的小伙伴们没日没夜地学习,努力追赶人工智能的脚步;感谢观众朋友们的参与,一起探索令人脑洞大开的未知领域;感谢旅程中每一位给予支持的伙伴,也感谢《探寻人工智能》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具信心。

这趟探索之旅,得到了很多答案,也产生了更多新的问题。比如社交机器人会在多大程度上进入我们的情感生活?是我们离不开机器,还是机器离不开人?比如我们该如何界定和保护个人隐私?你愿意为便捷服务付出多少个人信息?

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却依旧像个孩子。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出现,我有时也会期待,什么时候可以跟人工智能来一场关于提问的“人机大战”呢?有一天,当通用人工智能足够聪明的时候,它会羡慕人类什么呢?未来已来,然后呢?

人工智能决战未来十年(探寻人工智能②)(2)

人工智能决战未来十年(探寻人工智能②)(3)

来自制作团队的话

印象最深的,大概是:

10月在上海拍摄结束后一路跟随的桂花香,

12月在杭州一开机就碰上的第一场大雪,

1月在东京沉迷于光与影碰撞出来的“幻境”,

2月在苏黎世“泡”实验室出来后温暖的阳光……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的采访邀约,

在25个城市里争分夺秒的拍摄,

拍摄时感觉快要起飞的小碎步,

比人还高的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和台本,

开机就下雨下雪的超好运气,

还有感觉拷贝到地老天荒的450个小时的素材,

每天都在为尽可能拍摄到更多素材而努力。

见过了山雨欲来的海德堡,也游过了银装素裹的杭州西湖;消耗了不少的精力和脑力,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还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动。

记得有一天结束很晚,回到宿舍集体瘫坐,摄像大哥还闭着眼睛笑道:虽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但这几天大家过得都和人工智能差不多,每天都在高速不停地运转着。也是在这样的忙中做乐和相互支持下,拍摄顺利完成。

创作的过程总是如同故事的情节一般跌宕起伏。记不清开过多少次会,一遍一遍的集思广益,一次一次的修改,一点一点,看着这一年“呕心沥血”拍摄回来的素材变成故事;一步一步,见证了这些故事从概要到细节,从文字到影像的过程。

感谢一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所有人,探寻人工智能的旅程上没有终点,未来的最佳打开方式仍是学习。未来已来,我们会一直与AI同在,与未来同行。

人工智能决战未来十年(探寻人工智能②)(4)

用你听得懂的语言说科技

用你看得见的科技聊未来

《杨澜访谈录》

历时2年 近15个月的摄制

再次遍访5国 30多座城市

采访了88位行业专家与学者

精心制作 8 集纪录片

一汽-大众奥迪

探寻人工智能 Ⅱ

爱奇艺、咪咕视频现已上线。

人工智能决战未来十年(探寻人工智能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