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作者 李旭光

最近看王水照先生的《苏轼选集》,偶然看到“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的名句。本来之前已经看过并做了笔记,因为客居岭南,笔记不在身边,曾找不到出处。为加深记忆,所幸藉先生所提供的导引,一鼓作气把这个问题弄完。

(一)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出自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中的第一首。全诗如下:“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起续冻折絃,为鼓一再行。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音英,《韩诗外传》:雪花曰霙)。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见《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一七五0页),这首诗,暗用白居易《雪夜》“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贾岛《朝饥》“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絃”等诗句,以夜深雪重摧竹苇,落笔飞雪,竹林、孤鸿等形象,诠释了所谓寒饿与穷困,不只是物质上的穷困,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受迫害打击、精神方面所追求的独立个性等方面。仲殊,俗姓张,名挥,安州人,进士。出家为承天寺僧,居钱塘,为诗敏捷立成,工妙绝甚,嗜蜜,与苏轼往还甚厚。苏轼在另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中说,“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东坡自注,佛云,吾言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四十二章经》若有人得道,犹如食蜜,中边皆甜。(见《苏轼诗集》一七0七页)可见,苏轼与仲殊是因诗而遇、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苏轼少年时期的诗及其赏析(苏轼的秀语出寒饿)(1)

苏轼(网络图片)

“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语出苏轼《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全诗为:“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那。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风飙助凝冽,帷幔困掀簸。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氈,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坐。人欢瓦先融,饮雋瓶屡卧。嗟予独愁寂,室空自困坷。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浣。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见《苏轼诗集》一五八页)这是写给虢县县令赵荐的一首答诗。赵荐,临邛人,写作时间及背景不详。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语出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全诗如下:“大雅初微缺,流风困暴豪:张为词客赋,变作楚臣骚。展转更崩坏,纷纶阅俊髦。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粉黛迷真色,鱼虾易豢牢。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九轨,争标看两艘。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尘暗人亡鹿,溟翻帝斩鼇。艰危思李牧,述作谢王褒。失意各千里,哀鸣闻九皋。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迂疏无事业,醉饱死游遨。简牍仪型在,儿童篆刻劳。今谁主文字?公合抱旌旄。开卷遥相忆,知音两不遭。般斤思郢质,鲲化陋鯈濠。恨我无佳句,时蒙致白醪。殷勤理黄菊,未遣没蓬蒿。”(见《苏轼诗集》二六五页)因是和诗,许多诗句与张安道原诗有关连。但总体上,更与苏轼所交游、酬和诗人的人生际遇有关系。按照王水照先生考证,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通判任,于陈州会见张方平,作此诗。张方平,字安道,神宗朝曾官至参知政事,与苏轼父子兄弟皆交厚,于轼为前辈。从苏轼后来为张安道所作《张文定公墓志铭》和《苏轼诗集·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题注中可知,张安道此次外任陈州,是受王安石排挤所致。而34岁的苏轼,此时正在经历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失败,被迫离开朝廷,到杭州外任。两个人的心是相通的。苏轼所次韵张安道的原诗为:“文物皇唐盛,诗家老杜豪。雅音还正始,感兴出<离骚>。运海张鹏翅,追风骋骥髦。三春上林苑,八月浙江涛。璀璨开蛟室,幽深闭虎牢。金晶神鼎重,玉气霁虹高。甲马腾千队,戈船下万艘。吴钩铦莫敌,羿彀(音够,同够)巧无逃。远意随孤鸟,雄筋举六鼇。曲严周庙肃,颂美孔图褒。世乱多群盗,天遥隔九皋。途穷伤白发,行在窘青袍。忧国论时事,司功去谏曹。<七哀>同谷寓,一曲锦川遨。妻子饥寒累,朝廷战伐劳。倦游徒右席,乐善乏干旄。万里归无路,危城至辄遭。行吟悲楚泽,达观念庄濠。逸思乘秋水,愁肠困浊醪。耒阳三尺土,谁为剪蓬蒿?”(同上书二六五页)从上述 唱和来看,苏轼与张安道两人,均是借用杜甫,来抒发对当軸宰相王安石的不满。这里的“诗人例穷苦”,当指正直的官宦照例不会青云直上,必然会遭遇困窘的仕途;“天意遣奔逃”,应该就是两个人在新旧党争失败后,被迫外任天涯的现实写照。

苏轼少年时期的诗及其赏析(苏轼的秀语出寒饿)(2)

苏轼(网络图片)

“恶衣恶食诗愈好,恰似霜松啭青鸟。”语出苏轼《次韵徐仲车》,全诗为:“恶衣恶食诗愈好,恰似霜松啭青鸟。苍蝇莫乱远鸡声,世上谁如公觉早。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人间扰扰真蝼蚁,应笑人呼作斗牛。”(见《苏轼诗集》一八七一页)诗中苏轼自注云:仲车,耳聋。又说,元丰八年,予赴登州,元祐四年,赴杭州,今赴扬州,皆见仲车。从自注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元祐七年(1092)春至当年九月,因为扬州之任不到半年,苏轼就被召回京师。徐仲车,从题注中看,耳聋,苦学,养母尽力,行年四十,不婚不仕。乡人迫令就举,独自推双轮车,葛衫草屦,载着母亲应试,治平四年登第。未及调官,母亡,遂不复仕。家居山阳,衣食不给。及路振通判楚州,始为娶妻。这段题注所展示的徐仲车,应该是一名寒士。苦寒穷困出好诗,当是苏轼的原意 。

“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郎不作诗。”语出苏轼《呈定国》。原诗为:“旧病应逢医口药,新妆渐画入时眉。信知诗是穷人物,近觉王郎不作诗。”(见《苏轼诗集》一六三九页)诗注中说,旧病,暗用柳子厚<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入时,朱庆余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旧病应逢医口药,新妆渐画入时眉,应理解为,追求词句工整的诗歌创作旧习,应施以对症之药;新近的创作倾向所追求的是趋时附势。而诗歌应当为纯洁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所拥有,感觉王郎最近已经不再作诗,或是所作之诗,已经背叛了诗歌的原义。

苏轼少年时期的诗及其赏析(苏轼的秀语出寒饿)(3)

苏轼(网络图片)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语出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全诗为:“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见《苏轼诗集》六九六页;王水照《苏轼选集》89页)根据王水照先生考证,此诗作于熙宁九年(1076)五月。晁同年,即晁端彦,与苏轼同榜进士,故称同年。晁端彦,字美叔,任提点两浙刑狱,置司杭州。时因违法,在润州待审。病马句,反用曹操老骥伏枥诗典;骚人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凛)秋。遣子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王水照先生认为,此两句,为相慰之词。“清诗出穷愁”。语出苏轼《九日次定国韵》。全诗为:“朝菌无晦朔,蟪蛄疑春秋。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转头。仙人视吾曹,何异蜂蚁稠。不知蠻触氏,自有两国忧。我观去来兮,未始一念留。奔驰竟何得,而起无穷羞。王郎误涉世,屡献久不酬。黄金散行乐,清诗出穷愁。俯仰四十年,始知此生浮。轩裳陈道路,往往儿童收。封侯起大第,或是君家騶。似闻负贩人,中有第一流。炯然径寸珠,藏此百结裘。意行无车马,倏忽畧九州。邂逅独见之,天与非人谋。笑我方醉梦,衣冠戏沐猴。力尽病骐骥,伎穷老伶优。北山有云根,寸田自可耰。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归来城郭是,空有纍纍丘。”(见《苏轼诗集》一九0五页)王定国与苏轼间唱和诗较多。王巩,字王定国,自号清虚先生,长于诗,与苏轼友善(王水照先生,《苏诗选集·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注),出身贵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由秘书省正字被贬宾州,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遍布,几同于苏轼。在《苏轼文集·王定国诗集叙》中,苏轼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 ,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而 定国诗愈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 ,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在本诗题注中,还有“因追数台狱,同被罪忧,而至于是,诗虽句句飘空,而其实字字皆着迹也。其慨之也至矣”等提示,可知,苏轼与王定国,不光是诗友,亦有相近的命运,以致苏轼甚至在任职时刻意回避,以使王定国免受株连。此诗当为苏轼自颍州、扬州任上归于朝廷期间所做,即元祐七年(1092)至次年六月间。此时的苏轼,已经经历了“乌台诗案”、“新旧党争” 、“流放黄州”等人生的大起大落 ,即将再次流放海角天涯的厄运 ,所以,“清诗出穷愁”,其中的清诗,应该代表着人格的纯洁、正直、善良等寓意;穷愁 ,则是诗人所遭受的困厄。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语出《僧清顺新作垂云亭》。全诗为:“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海门浸坤軸,湖尾抱云巘。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空斋卧蒲褐,芒屐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这首因僧人清顺新筑一所亭台所作的诗,前半,主要写亭台之设,相见恨晚。其所在位置又恰得其地。进而在后半,盛赞僧人清顺清修、高古、脱俗的品行。油生追随其寻觅诗句的意愿。在这首诗里,天怜诗人穷,表达的是上苍对世人的眷顾;乞与供诗本,是说,上苍将如此美好的亭台,提供给使人作为观摩、创作的平台。穷,在这里代表清贫、修行、古朴、绝尘超世等意味。

苏轼少年时期的诗及其赏析(苏轼的秀语出寒饿)(4)

苏轼(网络图片)

(二)

我觉得,理解苏轼的诗句,重要的是 ,要通篇阅读全诗,要注意所唱和的对象,要分析苏轼当时所处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每一首诗创作的缘由等。同时,既要从苏轼特定的一生去做总体上的概括,又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 以上所举苏轼 ,凡七次在所著诗中言及“穷”。无论是穷蹇、穷苦、穷愁、穷人、身穷,还是寒饿(穷困潦倒)等,都离不开一个穷字,说明,对于苏轼而言,跌宕起伏,甚至是大起大落的命运,已经深深镌刻在诗人的内心。而尽管七次言及穷困,所唱和对象各异,却只是诗人表达审美标准的机会而已。 苏轼还在其它诗句中言及“穷”如在《蜜酒歌》中“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是写给当年黄州作赤壁游,一同泛舟善吹洞箫的西蜀道士杨世昌;在《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中,“昨夜风吹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疏狂似我人谁顾,坎坷怜君志未移……”;在《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三》:“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久已逃天网,何须服日华。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在同题诗《其六》中又说:“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謫始囊空”。在乌台诗案中,受苏轼牵连的计有二十九人,王巩名列第一。这首诗反抗冤狱、迫害之情,跃然纸上。 一个穷字,有肚腹之饥,仕途坎坷,人生厄运,亲旧离散等,不一而足。司马迁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人穷则反本,即回望人生直至初始,进而完整全面地反视自我,作系统的反思。也许,只有穷困之后的反本,只有反本之后的诗,才会使思考得到升华,落墨更为客观,更合于理性,更为深沉,更加纯粹。这与醉翁欧阳修诗穷而后工,杜甫的自古文章憎命达,与太史公的困厄郁结之后而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等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 2019·10·27

苏轼少年时期的诗及其赏析(苏轼的秀语出寒饿)(5)

作者李旭光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