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

昨晚,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这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台词。

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为我们思考人类与宇宙提供了诸多角度。

可是,对该影片我也产生了许多迷思。

为何图恒宇这么执着于女儿,难道就不想念妻子?

影片中图恒宇心心念念想要拯救女儿,却没有提过要救妻子。咱们不去纠结技术原因,就从海内外的多数电影来看,包括之前上演的《误杀2》,影片中丈夫们的角色似乎都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却很少去考虑妻子是否也需要他们。

这是否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编剧们导演们都是成人,且多是男人。我认为这也能从侧面反应出已婚男人对妻子的态度。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从历史上看,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然而我认为,从人类能够感知的范围(有形物体和部分精神运动)来讲,所有生物的终极都是灭亡。人类不管如何选择,都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最多只是延续得久一点罢了。

至于死后是否会以其他形式存在,没人知道。就算还有其他形式,但至少在我们目前能够感知的这个世界里,消失就是消失了。

外在肉体与内在精神孰轻孰重?

该片多次表示:“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因此,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在宇宙中长存似乎是无意义的。

然而,影片最后,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通过电子方式(人工智能形式)存活了下来,影片同时为我们展现了多个“平行宇宙”,来表现作者对于“已经”这种时间观念和“死亡”这种事实概念的思考。

另外,丫丫的成长也代表了“人工智能”不仅仅只是一个物体,而是潜藏着人类精神永存和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可能——至少我们无法证明人工智能就不能成为一种生命形式。

流浪地球电影2观影(生亦何欢死亦何惧)(1)

电影海报

倒数最后一秒——玩的就是心跳?

每个影片中,只要出现倒计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最后一秒才能解决问题。

虽然我知道这就是在吊观众们的胃口,但还是有些无语。

尤其是男主解开密码后,明明只剩两秒了还要对自己女儿说:“我们一起拯救世界吧”。

我真的感觉很迷。这并不浪漫也不令人感动好吗?

你好歹多留几秒也行吧?这照样能让人心跳加速。一秒都不留反而让人感觉很刻意——而当我意识到别人是在吊我胃口时,我就没那么兴奋了。想必其他观众也会有这种感觉。

影片中最让我迷惑的,是人类对于求生的执着。

影片最后,连人工智能550W都表示一切破坏都是自己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放弃执念。

英雄们为拯救人类而奋不顾身的行为固然令人热泪盈眶,但放在现实中,我却认为期盼地球末日到来的人会更多。这里咱们先不讨论太阳接近地球的情况——这种属于死得比较漫长和痛苦的,人们自然会选择抗拒。

归根究底,所有生命都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到这个世界的,多数人一辈子挣扎于摆脱不了的痛苦命运,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想很多人会选择不“被出生”。

人们害怕死亡,往往不是因为害怕结束,而是因为害怕痛苦。如果有痛快的死亡方式,人类真的会这么害怕吗?至少,如果我得知月球撞击地球之类的事件即将发生,我是并不会感到惊慌失措的,甚至会有种解脱感。我愿平静地与重要的人在一起安然度过最后的时光,等待星球相撞的那一刻,而不是非要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我对人类还没有那么自负。

如果死亡方式简单暴力又快速,还来不及感受多少痛苦人就没了。这不正是很多人花钱都买不来的安乐死吗?

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展现了各种执念,其中一个贯穿始终甚至改变了最终结局的最大执念就是:

“我想要给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

这句话是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说的,让自己不幸在车祸中丧生的女儿——丫丫拥有完整的数字生命也是他在影片中的主要目的。

最后,丫丫的生命在550C设备上得以延续。

然而我看不出这有什么意义。

女儿已死,痛苦已经结束了,她并未来得及后悔和追忆人生,一切对不起女儿的感受其实只是做父亲的执念。把她复活,让她再经历一次死亡,未必就是丫丫真正想要的。

流浪地球电影2观影(生亦何欢死亦何惧)(2)

电影海报


最后,看完这个影片,我对刘德华有了一些好感。以前不太喜欢他,一方面因为时代不同,我对他没有多少了解和实在感受;另一方面我直觉就认为他是因为长得帅才火的,并没有什么内涵。看了《流浪地球2》以后,发现他还是挺有演技的,不是那种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总体而言,影片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想要讲述的命题太多太宏大,所以不太能够深入展开,也是有点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