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儒(1900——1969年),北京人,满族,早年唱过文明戏(话剧的前身,但是形式比较原始和简单),25岁时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刘德智为师(据张立林说,刘德智因为入门较晚,焦德海嘱咐他不能和张寿臣论辈分,刘德智遵从焦德海的叮嘱,和张寿臣平辈论交,收郭启儒为徒后,刘德智将焦德海的这一嘱托又转告给郭启儒,所以郭启儒虽然和张寿臣是平辈,但却管张寿臣叫“师叔”),早年他曾与相声名家刘德智、焦德海、张寿臣、于俊波、焦少海等在北京天桥、先农市场、东安市场、隆福寺等处撂地演出(他还给师父刘德智捧哏灌制过老唱片《拴娃娃》,说明他年纪很轻的时候艺术水平就已经很高了)。1940年开始和侯宝林结成搭档,来到天津献艺,成为当时天津最著名的“五档相声”之一(另外四档演员是张寿臣一档、戴少甫一档、马三立一档和常宝堃一档),解放后和侯宝林一起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和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互为捧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相声资料(当时他们四个人就能组织起一场相声大会),后来还为青年演员马季传授了许多相声技艺,并亲自为其捧哏,使马季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郭启儒1951年在上海大光明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老舍的名著《方珍珠》(据侯宝林回忆,当时还拍了一个相声纪录片《杜鲁门的画像》,后来因为杜鲁门下台了,这部影片失去了时效性,就没怎么放过)、1955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游园惊梦》,这是郭老留下的影视资料。

郭启儒单口相声鬼故事(笑坛点将录之赤发鬼)(1)

郭启儒先生捧哏

郭启儒虽然以捧哏著称,但是逗哏的水平也很高,他晚年还留下了一些逗哏的录音,比较有名的是《天文学》(侯宝林捧哏),这段是郭老的代表作,有很浓的书卷气,对人物形象把握的很到位。单就这段而论,郭启儒、侯宝林这个版本比魏文华、王文玉和李金斗、陈涌泉的版本都强(美中不足的侯宝林的捧哏不是很好)。郭启儒还有一段《熬柿子》,是他表演的单口相声,窥一斑而见全豹,从现在保留下的这两段录音就可以看出郭老相声的技艺是很全面的(郭启儒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逗哏和单口的录音我不知道,反正我个人只听过这两段。不过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录音有许多资料都尚未对外公开,估计应该还有其他郭启儒逗哏或者单口的录音存世,只是我们无缘听到罢了)。

郭启儒单口相声鬼故事(笑坛点将录之赤发鬼)(2)

侯宝林与郭启儒

说起郭启儒的捧哏,那在相声界当然是有口皆碑的了,他对侯宝林的成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侯宝林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天津长期演出,侯的特点是“时尚”(这不是说侯先生的闲话,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侯宝林和与他同时代的演员相比,传统的味道并不是很足,而且他早期在天津相声舞台上是以学唱当时的流行歌曲著称的,张立林先生在《内行说门道》里就曾经讲过张寿臣当时对侯宝林在相声里学唱流行歌曲是不赞成的,当然后来随着侯宝林的成长,寿老对他的看法也有所变化。电影《方珍珠》里还有一段侯宝林学唱流行歌曲的表演,大家可以欣赏一下这个具有文献价值的电影片段),正是郭先生这种沉稳老练、憨厚朴实舞台形象,和侯宝林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才让两个人在天津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侯宝林和郭启儒是很走红的,据说当时的曲艺观众给侯宝林起外号叫“幺鸡”、给郭启儒起外号叫“土豆”)。侯宝林年轻时的舞台形象是很有青春朝气的(大家可以看看《方珍珠》里面他演的《买佛龛》的小段,就可以发现这一点了),但是台风显得不是很沉稳,而郭启儒的辅弼与补充,恰恰弥补了侯宝林这一缺陷,可以说侯宝林的成名与郭启儒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郭启儒单口相声鬼故事(笑坛点将录之赤发鬼)(3)

郭启儒生活照

郭启儒的捧哏特点是以沉稳、老练著称,他在台上并不刻意的去炫耀自己,而只是尽职尽责的起到一个捧哏的作用,在侯、郭的节目中,郭启儒抖包袱的时候并不多(在他们的新节目《我是家长》里有郭启儒抖包袱的部分),但是他的捧哏很严谨,尺寸把握的恰到好处,语言也很精到,这就是需要相当的艺术功力的。特别侯宝林有很多学唱类的节目,郭先生就处理的很从容。比如他们的《串调》(又叫《四大须生》)的最后一番学麒麟童,侯宝林学唱《斩经堂》的四句【高拨子散板】,唱的非常饱满,郭启儒在最后一句“到经堂去杀王兰英”之后加了一锣,很好的烘托了紧张的气氛,台下当时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点是需要相当默契的配合的,才能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郭启儒捧哏的功力。

郭启儒单口相声鬼故事(笑坛点将录之赤发鬼)(4)

壮年的侯宝林与郭启儒

总的来说,侯宝林和郭启儒合作的相声当中,子母哏的段子并不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汾河湾》。这段很多人都演过,比如苏文茂、马志存;常宝霆、白全福和魏文亮、魏文华,各有优长(电视剧《重案六组》中有一集演一个艺名叫“小螃蟹”的相声老艺人下毒的案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李丁老师演的“小螃蟹”和徒弟演的就是这段《汾河湾》),但很多演员唱河北梆子都是用低调门平平带过(“腿子活”并不刻意注重嗓子),只有郭启儒先生,虽然嗓子嘶哑低沉,唱得很不中听,但仍然逢高必起,从他的唱腔里反而能感受到河北梆子那种“燕赵悲歌”的气势(他们这段静场录音是在侯宝林患感冒的时候录的,当然质量要打一些折扣了,但郭启儒的这几句河北梆子还是很有价值的)。

郭启儒单口相声鬼故事(笑坛点将录之赤发鬼)(5)

侯宝林、侯瓒(侯宝林的大女儿)、郭启儒、刘宝瑞

郭启儒晚年提携青年演员马季,演了一些传统和新编的相声,其中以《对春联》、《王金龙与祝英台》和《打电话》最为有代表性,特别是他们这个《对春联》,当马家的路子风行天下的时候,再重温一下马季、郭启儒这种中规中矩的演法,反而觉得“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郭启儒在挖掘传统相声和培养相声后辈人才上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值得后人学习。

注:郭启儒是个光头,所以在天津时有“土豆”的外号,这个“赤”字虽然是做“红”讲,但是也可以当做“光秃秃”的意思讲,我就取了这个意思,把这个外号给郭老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