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经历了四年多牢狱之灾的陈独秀终于得到了释放。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一向有想法的陈独秀竟然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今孑然一身的自己该何去何从。不过毕竟是曾经的革命领袖,茫然也只是暂时的。

很快陈独秀就做下了未来的规划:再次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出狱后,他先是去了南京,辗转联系到了自己曾经的好友和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又顺利的联系到了身在延安的叶剑英和林伯渠,直接明了的向他们表明了自己想要回党工作的想法。

虽然陈独秀曾经犯错,可是他本人对于党的贡献还是巨大的,面对陈独秀提出的回党工作的请求,毛主席向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却不想在听完条件后,陈独秀断然地拒绝了,一直到后来去世他也没有前去延安。那么毛主席提出的三个条件到底是什么?陈独秀本人又为何不愿意答应呢?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

图丨陈独秀

一见如故

陈独秀与毛泽东的相识还要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杂志上所刊登的,都是宣扬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文章。

第一期新青年杂志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广大爱国的青年学生们的喜爱,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序幕。

1917年,陈独秀受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所托,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文科科长,新青年编辑也随之搬到了北京。北大是个广纳群英之地,各种流派的文学和新旧思想都在这里交流碰撞。

陈独秀到了北京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广纳贤才,他招揽了许多和他拥有一样想法的能人志士,为新青年杂志撰稿,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2)

图丨陈独秀

随着新青年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新文化运动也发展到了高潮,全国的青年团体中掀起了一股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高潮。

彼时还是学生,远在湖南师范读书的青年毛泽东,也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

据后来成为主席的毛泽东回忆:“我还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读《新青年》了,我当时很佩服胡适先生和陈独秀先生,他们的文章写的振奋人心让我心生向往。”

1918年六月,杨昌济受到蔡元培的邀请,前去北大任教。不久后,远在湖南的毛泽东收到了杨昌济从北京寄过来的新青年杂志。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3)

图丨新青年

读过一遍后,那时的毛泽东,就深深地被书中文章的内容吸引住。文章中宣扬的进步新思想,与毛泽东心中所想的太契合了。

他无比地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见一见这本杂志的创办者,与他交流心中所想。不久后,他的这个愿望竟然真的得到了实现。

同年八月份,毛泽东前往北京勤工俭学。经过杨昌济介绍,认识了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李大钊,并且在李大钊的安排下成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助理员。

北大图书馆里藏书丰富,有不少名人学者来此查资料。在这里的毛泽东,得以有机会见到不少知识渊博的学者,也是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陈独秀。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4)

图丨青年毛泽东

彼时的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唯一印象,便是那篇《体育之研究》的作者。那一句“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写得深得陈独秀的心。

知道毛泽东就是那“二十八画生”时,陈独秀有些兴奋,拉着他就聊了起来。回去后的毛泽东十分兴奋,对着杨开慧激动地说。

我今天见到陈独秀先生了,他果真如我想象中一般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几天,我在北京接触了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19年,中国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5)

图丨抗议游行

作为青年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自然也参加了此次运动的组织。陈独秀因为在北京前门外散发传单,号召人民群众斗争被捕。

由于陈独秀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巨大,得知他被捕的消息后,青年们更加怒不可遏,发起了又一波更加强烈的反抗,毛泽东便是其中一员。

毛泽东不仅公开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声援陈独秀,还强烈地谴责了对陈独秀实施抓捕的人。不久后陈独秀出狱,毛泽东前去探望。

在这次见面中,毛泽东与陈独秀进行了一次关于革命革命思想的深入交流。而此次与陈独秀的谈话,也让当时对革命形势革命思想,认识尚未深刻的毛泽东茅塞顿开,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6)

图丨毛泽东

此后的毛泽东开始热切地寻找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在不断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被深深地吸引住,真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

因此在后来,毛泽东才能够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出新中国。

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说,早年的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后来筹建共产党之时,二人还曾经并肩而战。

按理来说那时二人的关系那样的好,应该会成为忘年交,可是后来事情的走向,却并不如开始预想的那般美好。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7)

图丨毛泽东

背道而驰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可是陈独秀却对革命的形势预判错误,继续对国民党抱有幻想,与党内的毛泽东等人产生了分歧。

陈独秀一直坚定地认为只有联合国民党,利用国民党的力量才有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面对国民党的嚣张气,和对共产党人的打压,陈独秀选择了妥协和忍让。

可是毛泽东却认为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我党绝对不能够退让。

相反我们还要挺直腰板与之抗衡,只有真正的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武装力量,我们才有可能赢得革命的胜利。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8)

图丨毛泽东

这一番话语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赞同。可是陈独秀这个人性格固执,他坚决不赞同毛主席的看法。

陈独秀一直都主张学习十月革命城市保卫农村的革命路线。可是那时的毛泽东,已经看见了中国国情与苏俄的不同,也看见了广大工农的力量,主张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这是二人思想上的又一分歧,后来矛盾激化,陈独秀始终不肯变通。二人就此分道扬镳,背道而驰。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9)

图丨陈独秀(油画)

牢狱之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了侵华,但是此时的蒋介石,依旧醉心于与我党的斗争。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还发出了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命手下军队继续打击共产党。

蒋介石这一行为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民间出现了大批谴责蒋介石行为的人。

陈独秀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但是蒋介石从来都不是宅心仁厚之人,他的眼里只有权势。他的手段一贯暴戾,直接派出了手下的军队,用武力来镇压民众的抗议活动。

陈独秀先是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声讨蒋介石的文章,而后又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打到国民党反动派。陈独秀一向骄傲,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十分的明目张胆,半点没有害怕的意思。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0)

图丨蒋介石

加上陈独秀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很大,他的一番行为很是让蒋介石恼火。很快,睚眦必报的蒋介石就将陈独秀逮捕。

进了监狱的陈独秀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惶恐,因为这已经是他的“五进宫”。早年因为讨伐袁世凯、组织五四运动、成立共产党等事件,先后四次被捕入狱。

因此,进监狱对于那时的陈独秀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监狱中还有其他的因为反蒋而被捕的人,巧的是多数人都是陈独秀是熟识。

因此看见他们时,陈独秀还轻松地对着他们说:“我以为就我一个人被捕,还有些嫌弃狱中孤独的生活呢,没想到哇你们这些老朋友也在,这下子我可有伴儿了!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1)

图丨蒋介石

说罢陈独秀便哈哈大笑,面上没有半点被捕的不安。

陈独秀因为才华出众,拥有了许多忘年交,大律师章士钊便是其中一位。陈独秀被捕入狱后,章士钊使出了浑身解数,整整为陈独秀辩护了七个月之久。

可是蒋介石与陈独秀结怨已久,陈独秀的行为也让蒋介石痛恨不已,章士钊的申辩并没有顺利地解救出陈独秀,免去他的牢狱之灾。

与好友章士钊在外面,因为无法解救自己而表现出的焦急不同,陈独秀在狱中则显得淡定了许多。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2)

图丨章士钊

他从入狱起就表现得十分的轻松,没有半点不自在。就连被转移到南京时,在路上被士兵押送的他,还能够若无旁人地呼呼大睡。

后来陈独秀被判8年,服刑期间的陈独秀,并没有像一般被捕的人那样,进行反思和悔过。相反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他依旧是坚定地“反蒋派”,时常在狱中大骂蒋介石。

同时他对国家形势,国民之命运的担忧之心也丝毫未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因为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陈独秀等“政治犯”被提前释放,他本人终于结束了4年零10个月牢狱生活,重获自由。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3)

图丨陈独秀

拒绝条件

出狱后的陈独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去向问题。看着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民,陈独秀突然想起来,当初创办新青年杂志时,救国救民的初衷。

共产党是自己一手创办的,蕴含着自己的初心,因此他最终决定回归共产党,继续自己的革命事业。在做好决定后,陈独秀便去到了上海。

他联系到了自己曾经的好友和学生,通过他们的关系又找到了共产党人,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可是此时的共产党却无法立刻同意陈独秀的请求。

一方面,斯大林正在国际上发起反托派浪潮,陈独秀曾经与我党产生分歧后,拥护的便是托派的思想。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4)

图丨陈独秀

另一方面对于陈独秀想要前去延安,加入共产党的意愿,蒋介石方面也是百般阻挠。先是给陈独秀开出高薪的诱惑,又派出了陈独秀曾经熟识的胡适、傅斯年等人劝说。

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自己的诚信,陈独秀先是公开地表明,自己已经不再是托派人士,而后又是十分坚定的折断了蒋介石递过来的“橄榄枝”。

后来,我党看见了陈独秀的决心,又因为曾经陈独秀对共产党有过巨大的贡献,决定再度接纳他。

经过毛主席和众人的一番讨论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陈独秀如果真的想要前往延安,再度加入共产党必须同意毛主席提出来的三个条件。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5)

图丨延安

一、 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与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的错误

二、 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三、 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三个条件都十分的合理而且很容易同意。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时的陈独秀竟然拒绝同意。

原来,对于陈独秀来说,拥护统一战线、表明诚意都不是什么难事,可是承认自己的立场错位,对于他来说便是比杀了他还要困难。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6)

图丨陈独秀

陈独秀个性鲜明,敢爱敢恨。他本人除了有才华,还有一个特点也十分的让人难忘,那便是“倔”。

幼年的他,便因为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而受了祖父不少的打。后来参加革命,也是因为“执拗”和“倔”的个性,而始终不肯妥协,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

承认错误这件事情,对于寻常的人来说并不困难。可是对于才华横溢,为革命奋斗半生,骄傲了一辈子的陈独秀来说,确实比登天还难。

曾经多年的牢狱生活,都未能让他对蒋介石有半点屈服,可见让他承认过去加入托派的错误有多难。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想回延安)(17)

图丨陈独秀和祖父

面对那三个条件,最后陈独秀当着众人的面留下了一句:“我不知过从何来,现在乱哄哄的时代,谁有过无过,还在未定之天,有什么过可悔!”便头也不转地离开,他的后半生也再与共产党无缘。

后来晚年的陈独秀,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没有固定收入的他,只能够靠着亲友的救济来维持生活,早年的革命生活也让他落下了一身伤病。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为疾病,离开人世。

回顾陈独秀的一生,令人唏嘘,若不是当年思想的偏颇,他何至于孤单地度过晚年。而作为历史瞻仰者的我们也只能够感叹一声:“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