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唐代王之涣著名的诗作《凉州词》。“凉州词”原则上说并不是诗题,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意思就是凉州歌的唱词,唐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比较有名的还有王翰写的那首。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2)

诗中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世人皆知。问题是这里的羌笛为什么偏偏怨的是杨柳,而不是槐树、松树或者银杏呢?其实这里的杨柳可不单单是柳树之意。而是指曲子《折杨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3)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何须怨”三字,让诗意更加含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