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

“三伏天”是一年里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时候,我们这边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三伏,它是初伏(一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今年几号入伏三伏多少天(今年三伏多少天)(1)

那么,每年的三伏具体时间是怎样推算的呢?三伏期间有什么习俗?下面,小编来聊聊三伏的话题。

一、三伏时间如何推算

老辈人认为,一年本有五季,包括春、夏、长夏、秋、冬,其中“长夏”便是“伏”。同时,春、夏、秋、冬四季也被民间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自然循环过程,但由夏到秋则不然,是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藏伏”一段时间,而藏伏就是“伏”。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确定的。每年入伏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而且“中伏”的长短也是不相同的。

村里老辈人都说,三伏天温度最高,需要藏伏地下的时间要在夏至后20天以后。因此,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

具体入伏的时间,可以用“夏至三庚”来表示。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今年几号入伏三伏多少天(今年三伏多少天)(2)

在民间素有“五行相生相克”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初伏开始的日期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中伏开始的日期为第四个庚日,末伏开始的日期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头伏和末伏各有10天,中伏有10天或20天。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三伏总共30天,不然三伏总计40天。

推算得知,2020年三伏共40天,头伏:7月16日-7月25日;中伏:7月26日-8月14日;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二、三伏的风俗与习惯

在笔者家乡,三伏习俗主要是围绕如何养生,老辈人认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冬病夏治在很多地方都由来已久,它是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通过阳性的药膏贴在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是张开的,这就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将体内的寒湿驱除,达到治疗目的。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常见的三伏贴,还有三伏天 扎针灸、拔火罐、隔姜灸、艾灸等。

今年几号入伏三伏多少天(今年三伏多少天)(3)

各位朋友,在你家乡有哪些三伏习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