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老俗话: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上面这句话放在野生动物们身上也一样合适,有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能力都与人们所熟知的不一样,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但毫无例外的是,能够生存至今的野生动物,它几乎所有的特点和技能,都是长久以来适应环境的结果。
今天咱们要了解的,就是一种特别与众不同的鸟类,它的名字叫做鸮鹦鹉,在网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网上火一把。
为什么说鸮鹦鹉很与众不同呢?因为它是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也有许多特别的本领和行为。
先了解一下基础知识吧。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野生种群只分布在与世隔绝的新西兰岛屿。它不但是唯一不会飞的鹦鹉,还是所有鹦鹉中最重的(不是最大),体重可达1~4公斤。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间范围,是因为鸮鹦鹉还是少数可以积累大量身体脂肪的鸟类。
段子手眼中的鸮鹦鹉
所有爆红的“网红”动物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会由段子手们通过看图说话和主观臆测,编写出这种动物的各种“萌点”或者人设,从而使大部分对其不甚了解的普通网友得到许多偏差的信息,误以为这个动物真的如同段子手所说的那么夸张。
这种事情太多了,例如“非洲平头哥”蜜獾、“鸟中哈士奇”鲸头鹳,它们真实的信息都和网上流传的有很大差距。
鸮鹦鹉也一样,在段子手们为它安排的“鸟设”中,鸮鹦鹉是一种笨出天际的鸟:不会飞、不会保护自己、好奇心强、遇到危险只会装死,把自己活活搞成了濒临灭绝的动物。
要不说段子手们是真的有才华呢,因为他们说的有很多都是真的,但其间又穿插着自我臆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相当高明。
就拿前面说的鸮鹦鹉特点来说吧,不会飞是真的,遇到危险会装死是真的,濒临灭绝也是真的,但“因为笨而使自己濒临灭绝”这一条就是彻头彻尾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了。
鸮鹦鹉濒临灭绝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入侵,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明,先来分析一下鸮鹦鹉以上特点的成因。
鸮鹦鹉的生存智慧
首先,鸮鹦鹉不会飞,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是因为它不需要。
大家要知道,新西兰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与世隔绝之地,岛上有很多颇具特色的特有物种。
新西兰还有一点跟其他大陆不同,就是原生的哺乳动物极少,除了少数岛屿有几种蝙蝠之外,再无任何非海洋哺乳动物。
在这里代替其他地区哺乳动物生态位的,则是大型鸟类。
巧妙规避危险
论体重来说,鸮鹦鹉是挺重的,但它是以植物为食的鸟类,就算它不需要担心新西兰岛上有什么陆生大型食肉动物,也要稍微担心一下来自于天空中的危险。
鸮鹦鹉没有专门捕食它的天敌,但新西兰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能威胁到鸮鹦鹉生存的动物,例如几种猛禽:新西兰隼、埃尔斯鹞(已灭绝)、摩氏隼雕(已灭绝)等。
这些猛禽全都是靠视觉捕猎的天空制霸者,鸮鹦鹉没必要飞到天上去触霉头,而是选择在地面上活动,靠自己发达的拟态色躲过视觉系掠食者的注意。
而且,飞行对鸟类来说也是非常耗费能量的运动方式,新西兰这个地方没有大型食肉动物,食物也比较充足,没必要到处飞来飞去,许多鸟儿的飞行能力都因此退化了。
除了鸮鹦鹉之外,新西兰的国鸟——鹬鸵(几维鸟),也一样不会飞。飞行能力退化的同时,身体的强壮程度、骨骼结实度也得到了提升,身体也能够储存更多脂肪,这是鸮鹦鹉适应环境的表现,在那种特定环境下是相当智慧的演化方向和生存策略。
擅长爬树的鸮鹦鹉
鸮鹦鹉虽然不会飞,但它很会跑,也擅长爬树。
别的鸟类可以飞到树梢觅食,而鸮鹦鹉可以靠坚硬的喙和强壮的双足配合着爬树,也一样能爬到树梢寻找食物。
就算一时不慎跌落下来,鸮鹦鹉也能使劲儿扑腾着翅膀来个软着陆——虽然不会飞,但拍拍翅膀还是有点儿缓冲作用的。而且鸮鹦鹉厚实的羽毛和胖胖的身躯也能起到减震作用,所以就算从树上摔下来也不会受伤。
但狼狈还是有一点儿的。
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
遇到危险时,鸮鹦鹉确实会进入僵直状态,但这也是因为新西兰岛屿上能够威胁到鸮鹦鹉生存的动物都是视觉型的捕食者,借着拟态色一动不动完全够用。
原本鸮鹦鹉在新西兰是高度适应环境的动物,衣食无忧,但千年前人类的入侵,使鸮鹦鹉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他们带来了原本在新西兰不存在的猫、狗、鼠、鼬等哺乳动物,并且亲自捕杀鸮鹦鹉来获取它们的肉和羽毛。
鸮鹦鹉不能飞,逃不过外来食肉动物的追击;鸮鹦鹉遇到危险一动不动,却逃不过以嗅觉捕猎的犬类;鸮鹦鹉的好奇心可以让它们找到新的食物,却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迟来的保护工作
就这样,鸮鹦鹉几乎陷入了绝种的危机,最少时仅存不超过五十只。
到了20世纪,新西兰人终于开始重视鸮鹦鹉的保护工作:
1.扑杀原本不属于新西兰的外来入侵物种;
2.将已发现的鸮鹦鹉转移至附近没有入侵物种的其他岛屿和自然保护区;
3.为每一只鸮鹦鹉命名并编号、监控;
4.用各种方法刺激鸮鹦鹉繁殖并保护鸮鹦鹉卵和雏鸟,必要时人工饲育雏鸟;
5.将已经稳固下来的人工饲养种群引入自然生态环境。
新的危机
虽然经过人们的努力,鸮鹦鹉近几年的数量有所上升,但也仍然只有数百只而已,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摆在鸮鹦鹉面前——种群瓶颈(Population bottleneck)导致的基因多样性下降。
由于先前的数量实在太少,所以现存的所有鸮鹦鹉或多或少都有些亲缘关系,这是在所难免的。而近亲繁殖有很多弊端,基因多样性下降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某一只鸮鹦鹉得了传染病,很有可能就会席卷整个种群。
今年4月末,有一只鸮鹦鹉被发现患上了曲霉病,截至上个月中旬,已经有超过三十只鸮鹦鹉被空运至新西兰各大动物医院进行检查与救治,单是奥塔戈区的达尼丁野生动物医院就治疗了12只鸮鹦鹉。
如果不是发现及时、行动果断,这一物种就此彻底跟我们说拜拜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以后可能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保护鸮鹦鹉一直都是艰难之路。
所以那些说鸮鹦鹉濒临灭绝是因为“它自己笨”的人,真的好意思吗?良心不会痛吗?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