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粘度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我们用它评价液体流动性,它是润滑油的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当液体受外力流动时,其分子之间会产生内磨擦阻力,磨擦阻力越大,粘度越大;磨擦阻力越小,粘度越小。 粘度一般有五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现在国际通用的是运动粘度。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阻力的量度,其值以mm2/s表示。国家标准GB/T14906—94把内燃机润滑油的粘度分为十一个级号。其中六个含W即0W、5W、10W、15W、20W、25W,是低温粘度级号,不含W的有五个级号,即20、30、40、50、60,系100℃运动粘度级号。和国际通用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分级相同。这十一个级号的润滑油,均为单级润滑油。
什么是低温动力粘度,其实用意义何在?
低温动力粘度是指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或旋转粘度计在低温下所测得的动力粘度的习惯用语。在润滑油规格中,其单位以毫帕•秒(mPa•s)表示。内燃机润滑油的低温动力粘度是多级内燃机油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低温动力粘度越大,发动机在低温运转时的困难也越大,润滑油到达磨擦部位所需的时间也越长,磨擦时会出现短暂的干磨擦或半液体磨擦而增加磨损。
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的关系
粘度是液体的内摩擦力。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大小称为粘度。粘度是使发动机保持正常运转的最重要因素,粘度大,机油流动速度慢,在磨擦面之间形成的油膜较厚,车子在起动时则零部件因暂时缺油而造成磨损;在发动机较大负荷的情况下(特别是超重载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润滑效果比较好,但粘度大时润滑油的冷却和冲洗作用较差。反之,粘度较小,润滑油的流动性较好,容易流到较小间隙的摩擦表面之间,可保证润滑、冷却等效果,如果发动机工况较差而选用机油的粘度又过小(即选用不当),在较大负荷下就会引起润滑不足而加速机件的磨损。
动力粘度: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cm2,相距1cm,相对运动速度为1 cm/s时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以CCS测定仪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动力粘度单位是mPa.s。运动粘度(在100℃时测定粘度大小, 国际单位是mm2/s):是指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是评定润滑油粘度的两项指标。动力粘度越小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越好;反之,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越差。而运动粘度越小,润滑油粘度越低,运动粘度越大,高温粘度保持越好,润滑油粘度越大。
粘度指数是表示润滑油的什么性能?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相比较的相对值谓之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粘度指数一般可以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100℃的运动粘度,按GB/T1995或GB/T 2541法求得。需要说明的是,粘度指数只能表示润滑油从常温到100℃之间粘温曲线的平缓度,不一定能说明油品在更低温度下粘度特性。
为什么说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随温度变化粘度变化较小?
粘度指数高于100—170的机油粘温曲线变化平缓,具有良好的粘温性,在较低温度时,这些粘度指数改进剂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紧密的小团,因而油的粘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温时,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状的线形分子膨胀伸长,从而使粘度增长较大,所以说粘度指数越高,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我国根据粘度指数不同将润滑油分为三级:40—80为中级粘度指数;>80为高级粘度指数;>120为很高级粘度指数;>140为超高级粘度指数润滑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