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每年的3·15晚会都会引起消费者关注,谁上榜了,谁又侵犯了我的权益?今年,被点名的“土坑酸菜”牵扯出两家台资企业,一个是统一,另一个是康师傅,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康师傅经济属性(业界NO.1的康师傅)(1)

16日中午,康师傅二度发表道歉声明说,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向江门、武汉、西安、新疆共4家工厂提供酸菜,康师傅已终止其供货商资格,取消一切合作,并启动对相关产品的下架回收。

这次的“土坑酸菜”无疑再次把康师傅推上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1958年,他们的父亲在台湾彰化乡下办起一个小油坊,取名“鼎新”。哥儿几个和姐姐们从小就去帮忙,尽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始终发展不起来。

康师傅经济属性(业界NO.1的康师傅)(2)

(魏家四兄弟)

父亲去世后,兄弟几个决心突破岛内狭小的发展空间,到大陆投资。1988年,老四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准备开发食用油。他们的广告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广告词是这样的:“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但当时大陆老百姓能保证温饱就不错了,哪用得起高档油?就在魏应行准备打道回府时,方便面让他嗅到了新的商机。

有一次坐火车,魏应行自带了两箱台湾产的方便面,没想到引起同车旅客的极大兴趣。翻身机会来了!顶新集团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1992年,第一包红烧牛肉面诞生,迅速风靡大陆,成为康师傅的主打产品之一。1996年,康师傅进军糕饼和饮料领域,与方便面事业一起构成公司营收三大支柱。同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1998年杀回台湾,魏应州“衣锦还乡”,花费上百亿元新台币买下台湾味全公司的股权。

一袋方便面看上去毫不起眼,价钱也不贵,却把魏家兄弟推到台湾首富的宝座。2020年,他们以72亿美元的身家成为岛内首富,打败了鸿海老板郭台铭。有眼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赶上了“大时代的机遇”。只要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大陆发展的人都成了超级大赢家,顶新魏家是这样,旺旺老板蔡衍明也是如此。

康师傅经济属性(业界NO.1的康师傅)(3)

(魏应州)

和大部分豪门上演兄弟阋墙的家族大戏不同,魏家兄弟心很齐。2018年12月,魏应州宣布辞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由长子魏宏名接任,三子魏宏丞也进入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康师傅顺利地完成了二代接班。

康师傅经济属性(业界NO.1的康师傅)(4)

一切看上去顺风顺水,但2013年的那场“黑心油风暴”给了顶新致命一击。当年11月4日,台湾检方查出顶新制油屏东厂多年来一直低价购进黑心油。次日顶新在岛内各大报头版刊登广告致歉,隶属于顶新的味全集团董事长魏应充更首度用视频,在味全官网上向所有消费者道歉。

顶新集团长期和大陆关系密切,岛内一些人早就看不顺眼,他们趁势发动所谓的“灭顶行动”。2017年1月,顶新集团证实台湾康师傅因“灭顶行动”正式解散,位于云林县的厂房也全面停产。魏家四兄弟的财富从2014年的86亿美元暴跌至2016年的46亿美元。

好在大陆康师傅业务没受影响。当时大陆网络买卖行业兴起,一方面冲击方便面市场销量,但也为康师傅带来转机。因为消费模式改变,大批从事外卖行业的快递员、叫车平台司机涌进大城市,他们虽然不一定喜欢方便面,但在外奔波,需要随时补充能量。

康师傅经济属性(业界NO.1的康师傅)(5)

疫情暴发后,不少人闭门不出,过去被视为“垃圾食品”的方便面顿时成了抢手货。2021年3月康师傅公布2020年财报,显示当年营收676.2亿元人民币,年增9.1%,净利润40.6亿元,年增21.9%。尼尔森数据显示,康师傅销量市场占有率达43.7%,稳居大陆市场第一位。

这两年螺狮粉和自加热食品抢了康师傅不少“地盘”,现在康师傅自身又陷入“土坑酸菜”风波。怎么说呢?康师傅这个品牌的“康”字无疑代表的是“健康”,因小小的酸菜包砸了自己的招牌,实在不应该,也对不起这个名字。只有提供健康的食品,才能重新赢得大陆消费者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