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最厉害的一次科举(史上最省事科举)(1)

导读:科举制的创立可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影响深远的一件事啊,因为有了科举,寒门子弟才有了一步登天,才有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条件。可以说,科举制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也不为过。但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制度,也会有人破坏它。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要有真本事才能上来的。但到了清朝道光一朝时,书读的好却没啥用了,钱再多也没用了,因为你再有钱也没用,因为主考官只相信命。这个主考官靠什么来判断一个人能否当官呢,靠...他的手气,这...,那么这个考官是谁呢,他就是穆章阿。

历朝最厉害的一次科举(史上最省事科举)(2)

穆章阿又是何许人也呢?下面让小编来给你介绍一下。穆章阿,全名:郭佳·穆章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先来看下这个人的人物生平吧。穆彰阿是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位,可以说履历丰富,做过不少官。他曾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同时善于揣摩圣意(意思是说很聪明),所以深得道光帝的宠信,自然也就权倾朝野了,堪称道光一朝的大拿。

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所以就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真正的卖国贼啊,但这种人往往能身居高位,无奈)咸丰皇帝继位后,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死。

那么下面就来介绍这个人对道光朝科举的“巨大贡献”。嗯,在他“英明”的带领下,道光朝的科举简直不能再“幸福”了。根据《清俾类钞》里的记载,长期担任道光年间科举考试主考官的就是道光皇帝无比信任的“好干部”穆彰阿。对抡才大典这等大事,这位好干部办起事来也十分不含糊,办事效率可谓空前绝后啊,什么阅卷审核的繁琐流程,统统都省略了,人家选了个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每次拿到卷子,就在口袋里放上两个烟壶,摸到琥珀的就录取,摸到白玉的就算落榜,这也太儿戏了吧。

历朝最厉害的一次科举(史上最省事科举)(3)

所谓金榜题名,就是抓阄抓出来。拼爹是没用的了,还是乖乖的求神拜佛吧,祈祷穆大师能给你抓到琥珀的烟壶啊。

除了拼“命”外,道光朝的科举还得拼字,照着道光年间规矩,科举一律都要用楷书,你学的再好,再能干,写不了楷书那也是白搭,因为别人一看你的楷书差,就直接落榜了,看都不带看的,相反好些书呆子(蠢材),就凭手里的那一手楷书,也能官运亨通。照着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吐槽说:我家小老婆都能写一手楷书,出来就能做翰林。

历朝最厉害的一次科举(史上最省事科举)(4)

所以到了鸦片战争开打前,大清朝官员的中坚力量,基本都是这群拼“命”拼“字”的,那么你还对他们工作水平抱有期望吗,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清朝一而再,再而三的输掉战争了。不单是军事水平的低下,我想更多的是,是政治上的无能官员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