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猎人小杰最后下场(大概有点争议的主人公)(1)

小杰. 富力士,12岁,B型

看了很多别人写奇犽的小论文,所以想来聊聊我所看到的小杰,试着用我的方式解释他在剧情里的那些行动背后的理由。

写着写着可能有点胡言乱语,修修改改好几次,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老是只想用屁孩来概括小杰的行为(虽然这是事实),再看看能不能在反复咀嚼剧情之中找到什么不同的思考角度。

友善提醒:以下的内容大多以漫画版以及2011年版动画为主,毕竟1999年版的动画没有蚁王篇嘛。

开端

年幼的小杰无意间闯入母狐熊的领地受到攻击,巧遇来到鲸鱼岛寻找金的踪迹的凯特获救,且在被凯特狠狠揍了一拳,随后更被目睹母亲被人类杀害而充满戒备的小狐熊抓伤,但小杰认为母狐熊的死是由于自己的无知,所以他必须扛起这个责任,照顾失去家人的小狐熊。

从凯特的口中,小杰听到他从来不知道的属于父亲的故事,对「猎人」这职业产生了兴趣,并且牢牢地惦记住这件事,直到几年后,为了能参加猎人试验,花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只为了完成与米特的约定──透过这两段故事,富樫在读者的眼前地清楚地勾勒出小杰. 富力士的形象。

性格养成

鲸鱼岛上没有和小杰同龄的孩子,就连上课都是用线上远程教学(富樫是先知吗?),身边相处的都是成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小杰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交际手腕,所以他才能在故事里和那么多人的相处融洽,几乎没有哪个角色对小杰抱持纯粹的恶意。 在不触及各自的利益等问题时,大家对小杰的印象都是好的。

但是小杰的个性却又不像其他人那样的八面玲珑,依旧拥有他固执且独特的一面,这除了归功于米特阿姨的教育让小杰还保有孩童的天真之外,另一个主因就真的是和金血脉相传的本性了。

小杰的身上可以看见十二岁少年的天真,也能看见最为纯粹,尚未受到人性污染的恶意。

鲸鱼岛的山林溪流能让人明白只要是生物,都需要仰仗另一种生物的死亡,才能从其肉体获得存活的能量,生存的残酷是建立在死亡之上,在生存的竞争之中,人类与动物是对等的。

小杰对于死亡的态度并非无所畏惧,而是他早就日常生活中得到理解并且接受。 渔夫们远洋返航船上的渔获,森林里觅食的动物,草丛中飞舞的蝴蝶,屋檐下张开的蜘蛛网中无法动弹,等待着捕食者到来的小虫。 生与死的一线之隔是小杰每天都能见到的光景,他早就习以为常。

活着,是无止尽的战斗。 每一次的战斗都要倾尽全力,才是对自己与敌手的尊重。 这样的认知已经变成一种本能,所以小杰才会在西索将号码牌抢回来后却还给他时,认为那是西索的施舍而感到不甘心(以必死的觉悟从西索手里抢走号码牌之后被埋伏在暗处的人阴了一把,西索轻轻松松从阴了自己的人那里拿回号码牌,还附加一句「我不需要」丢回来,不管是谁都会生气)。

或许半藏在最终试验选择认输时,不光是没在小杰的眼神里找到小杰对于痛揍自己的人的半丝怨恨,恐怖也对潜藏在小杰的眼神中的疯狂一无所知。 在这一点上,甘舒倒是很敏锐地意识到小杰是个疯子之后才向小杰认输。

这后续又能连结到小杰跟奇犽吵着他才能死,但是奇犽不能死。 要因此认为小杰置生死于度外的话,倒不至于,他就只是将朋友的生命顺位放在自己之前。 如果可以,当然是两个人一起活下来最好;若是非得有一个人牺牲,小杰就会默认自己是留下来拼尽全力阻止对手的那一个。

整座鲸鱼岛只有一个年纪与小杰相仿但是根本玩不来的女孩,所以他格外珍惜在猎人试验认识的酷拉皮卡、雷欧力与奇犽这些朋友,也非常看重每一个被他视为朋友的人,几乎到了朋友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的程度。 即便是公认的,也能在还完西索的人情后,将西索放在稍微靠近朋友圈一些,亦敌亦友的位置。 这样来者不拒的接纳态度,让他与各种难搞个性类型的人愉快相处,从而拓展出一个以他为中心连接起众人的交友圈。

大部份的作品都会有很多的篇幅描写主角的内心成长,但富樫似乎是有点反其道而行地鲜少在读者面前呈现小杰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时常无法理解小杰在思考什么,就算出现小杰思考的画面,却很少出现他的心声,他几乎就是个没有什么内心戏的主角。 读者对小杰的认知,差不多是建立在他的一举一动上,让人推敲他现在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概就像我前面在聊小杰的性格养成那个样子。

相较于那些充满小剧场对话框的角色,小杰是个挺难懂的角色。

而小杰的难懂,却又微妙地建立在他的个性很纯粹的前提。 看起来很矛盾,我也觉得。 但仔细想想,已经成年在社会里打滚许多年的我们,不也是常常难以理解小孩子天马行空或是跳跃的思考吗? 小杰的难懂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因为他还在成长,还在吸收这个世界的知识,他的社会化正在进行中,小杰正靠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一砖一瓦地建构出自己的世界观。

在这项庞大的工程竣工之前,小杰会在寻找爸爸在哪儿的同时尽全力地探索所有他有兴趣的事物,只要是有兴趣的东西就想尝试看看,不论是刚学会还不熟练的念能力,或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总之先比比看就不小心加码一倍的拍卖竞标手势,先出了问题再(让奇犽)想该怎么处理。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小杰充其量就是个做事冲动、有点瞻前不顾后,但还是个挺天真的小孩──这时,作者就安排了仙派登场,在短暂的相处中看出小杰没有绝对的善恶观这样的个性,将会是一把危险的双面刃,可能会在某个时机让小杰陷入危机,稳稳当当地埋下了之后蚁王篇的伏笔。

然而正是这把双面刃,让小杰能够不带偏见地看待他接触的每一个人,不因为对方的身份背景差别对待。 这是小杰最显著的个人特质,也让他成为一块怪人磁铁。

父亲的追随者

话说回来,其实最主要想说的是在看新版动画的,常看到有人觉得小杰是屁孩,这才是我之所以会打出一篇的原因。

正因为凯特的出场篇幅少,所以在剧情安排上,更需要着重于让观众能理解凯特对小杰的重要性。 虽然说该演出的剧情还是都有演出,甚至还加演了凯特和金相遇的桥段,但是直到蚁王篇才一口气全丢出来,强迫观众接受「凯特对小杰很重要」的设定,反倒容易让观众质疑,凭什么要观众全盘接受编剧突然扔出来的设定?

通常在说故事的时候,角色的出场顺序也是一种精心的安排,大多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物在故事中的重要性,也是一种作者对读者的暗示。 光是出现在第一话的彩色扉页上,就可以预见凯特对于整个「猎人」故事的意义。

基本上是可以这么说的──没有凯特,就没有小杰. 富力士长达十四年的寻父之旅,也就没有猎人这个故事。 (注:猎人自1998年连载,至小杰在猎人协会与金见面为336话,连载刊登时间约在2012年2月,参考维基百科。 怎么中文维基的休刊记录资料比日维还详细?)

以金离开鲸鱼岛为起点,他的足迹遍布猎人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个人在提起「金. 富力士」时,总能为他对世界的贡献侃侃而谈(至于个性是另一回事),也串连起凯特与小杰在鲸鱼岛的相会。

凯特在对的时机救下小杰的性命,更带领小杰──也能说是读者──进入猎人世界的道路,也让「猎人」这个不惜让金成为一个抛家弃子的男人的职业在小杰的心中种下以好奇灌溉的种子,成为他想要当猎人并且踏上寻父之旅的契机。

对小杰来说,凯特不光是救命恩人,也是他对外界产生兴趣的启蒙者,更在最后用自己的性命为小杰上了一堂课。 只是说这堂课具体会对小杰产生什么心境上的变化,大概只能等候小杰遥遥无期的再登场之日,看小杰有没有机会发表一下感想,让读者知道他是否从蚁王篇中学到什么。

全职猎人小杰最后下场(大概有点争议的主人公)(2)

一开始只是想就这个主题随手写写自己的想法,一个不小心内容越写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几个段落修修改改,发现字数有点可怕,所以就先把目前觉得应该写得差不多、不会再追加什么新内容的标题放上来,要是未来真的不行更新的话,会做出区别以便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