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参与的新网师线上啃读会从2022年4月成立,以每月一期的读书节奏至今已稳步推进到了第五期8月17日结束的21天共读,入驻打卡圈的有1125人,共收录12394篇读书笔记,最热关注为日打卡人数592人,占总人数的52.6%每一期共读中有诸多书友坚持日更千字笔记,一本书的读书感悟累计三四万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读书会如何分享效果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会如何分享效果好
我所参与的新网师线上啃读会从2022年4月成立,以每月一期的读书节奏至今已稳步推进到了第五期。8月17日结束的21天共读,入驻打卡圈的有1125人,共收录12394篇读书笔记,最热关注为日打卡人数592人,占总人数的52.6%。每一期共读中有诸多书友坚持日更千字笔记,一本书的读书感悟累计三四万字。
这种不受时间、场地等边界限制,从书友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创意黏性出发的线上读书会是如何做到的?
这要追溯到建设读书会的底层逻辑中来,就是要带给社群最大的阅读价值以提高黏性。为此,新网师线上啃读会克服组织无序、结构扁平、知识僵化的问题,构建了有条理、立体化、可生长的共读顶层设计。
读书会愿景:一个读书会持续走下去的第一要务便是从关注“事”到关注“人”,进而把书友的精神与价值建立在一个坚固的磐石之上。
读书会目的:从群体意识来讲,通过共识、共创、共建,相互督促,彼此看到,才能赋能激励、持续推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场。从个体成长来讲,通过外在动力改变内在思维模式,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沉潜书中每天至少半个小时,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述——我应该如何生活。
读书会设计:读书会有三个维度即对象、主题、形式。对象即基于书友认知形成浪漫阅读、精确阅读、综合阅读三阶段阅读循环;主题即从精选书单出发,挑选那些想读但自己又不敢靠近的经典,从读不懂到不放弃;形式为导读、自读和享读三个维度形成完整的读书会建设系统。
读书会节奏与方法:每月啃读一本书,采用“五步三重”啃读法。
一本书的阅读从导读环节开始,导读环节分为问题导读、思维导图、领读和视频演讲,每日的导读材料在上午8点前准时推送到各啃读群。自读环节,给予每位书友充分的尊重和理解,21天自由阅读,每日在打卡圈里以文本、导图、批注、语音等方式留下读书思考。享读环节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将思考通过文字和声音传播出去。知识产品化意识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杠杆价值。
此外,读书会还以“云端对话”圆桌会议的方式进行直播交流、读书分享,每月一期,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期,每期直播点击率超过1000人次,观众足迹遍布150多个城市。
在刚刚结束的“云端对话”第三期中,我们首次采用了整本书拆读的方式,为线上啃读会开辟了阅读新路径。拆书是从整体把握文本、理解作者、看到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克服了平时零散的批注和圈点,跳出文本并以一种内在逻辑将书中思想贯穿起来,这是深度阅读文本的一种挑战和尝试,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
持续5期、运行稳定、高黏性的线上读书,为原本就爱学习且不甘平庸的教师提供了合适的成长环境,为有生命力的“种子”提供了阳光。这个环境的打造需要四个因素:
安全共创。从每一期共读义工招募看,数十个席位在分分钟内“哄抢而空”,足以看出书友对群体的依赖和信任。
知性阅读。定期调查阅读情况,根据书友反馈设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在书目上,我们会选取一些书友“望而却步”的书籍,也就是凭借自身能力很难完成的经典。通过群体攀爬阅读大山,同时也帮助书友建立根本性书籍的理念,树立教育与价值的精神高地。
凸显品质。一个高品质读书社群必须以内容为王。我过去有读书的习惯,参加过不同形式的读书会,也有穿越多种书籍的经历,可是新网师线上啃读会让我感受到“读懂”的意义。我们组建了一个12人的核心队伍,精心设置导读材料帮助书友对话文本,通过三阶段阅读循环论对话自我,在多元输出中对话他人,每一期阅读使每位书友完成一次深度、有效、专业的学习。
反哺教育。教师读书的目的之一是专业成长,在阅读中解读和重构教育理性,增长教育智慧,修正教育行为,收获教育幸福。教师鲁正群在读书中越来越坚定,要努力成为一名与儿童平等对话、关心儿童心灵的教师;教师刘晓林结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宝藏男孩”理解到教育是珍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薛晓在跌跌撞撞朗读、啃读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时,更加懂得以爱打底与和而不同的关系,积极搭建师生爱的桥梁。
《岛上书店》中写道,“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联结我们彼此的正是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它们更像一个个传送带,将我们送到我们想去的远方。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盐山县联合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8月31日第8版
作者:孙国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