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toutiaocdn.com/i6827769757601628683/?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89971911&req_id=2020052018515101001104410006108D2D&group_id=6827769757601628683

接以上链接。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逝世,他的儿子儿子噶尔丹策零(不是噶尔丹!)继位。就在策妄阿拉布坦死掉的当年,中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

客观来说,这个条约是很无耻的,很有点卖国的味道,它将贝加尔湖永远地割让给了沙俄,具体原因请看我下一篇文章。

然后,雍正开始准备出兵,解决准噶尔。

1730年,雍正任傅尔丹为统帅带领二万余士兵征伐准噶尔汗国,傅尔丹轻敌冒进,被准噶尔军队围困,几乎全军覆没。当时跟随傅尔丹一起出征的有一名叫做多赛的皇族,他是清朝开国元勋郑亲王齐尔哈朗的孙子,他也在这次战役中被准噶尔兵杀死。准噶尔士兵将象征多赛皇族身份的黄带子举在战旗之上,向科布多内的清军进行挑衅和示威。

这是满清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最惨的一场败仗,雍正听到全军覆没的消息,几乎气的吐血,当时就要砍了傅尔丹,但经过多个大臣劝阻才饶了他一命。

关于傅尔丹老兄的传奇故事,请看https://www.toutiao.com/i6819986991602467340/

在傅尔丹全军覆没后的十几年里,西北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平静。

1739年,噶尔丹策零派出使者与乾隆帝谈判,清准双方议定准、喀二部牧界。

1742年,噶尔丹策零派出使节访问沙俄,要求沙俄拆除位于准噶尔汗国境内的俄国据点。

1745年,准噶尔汗国爆发大瘟疫,五十岁的噶尔丹策零于当年九月在伊犁染病去世。

噶尔丹策零去世,其子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即位,称为阿占汗。他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务,并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鄂兰巴雅尔,致使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拥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杀死了阿占汗,汗国长年陷于内乱。

经过一番内乱,1753年,猛将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即位。这个大策凌敦多布就是之前奇袭拉萨杀死拉藏汗的那位仁兄,其实人家也是汗族血统,他是噶尔丹的弟弟布木之子。

达瓦齐能够上位,是因为阿睦尔撒纳的大力支持。这个阿睦尔撒纳很有意思,他既是噶尔丹策零的女婿,还是噶尔丹策零他爹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通俗点说,也就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娶了孙女,游牧民族总是乱乱的。

当然,阿睦尔撒纳也不能白帮忙,达瓦齐上位前允诺,你帮我上位,我分你一半土地。

可是达瓦齐上位后,没有满足阿睦尔撒纳所要求分给他的领地,两人大动干戈,掀起战争。

阿睦尔撒纳战败,投向清朝,这位堪称准噶尔版吴三桂的仁兄遂邀请清军攻击准噶尔,帮他报仇。乾隆一看机会来了,于是1755年春,清朝筹集大军分南北两路进攻达瓦齐。

屋漏偏逢连夜雨,看到清军来势汹汹,位于准噶尔汗国西部的哈萨克汗国也瞪起了眼珠子,因为他们以前经常被准噶尔汗国欺负。所以当年,哈萨克汗阿布赉也率军自西部攻击准噶尔汗国。

就这样,准噶尔汗国在东西夹击下迅速溃败,达瓦齐逃到了乌什城酋长霍集斯伯克处。

要说这个达瓦齐还真是心大,到了之后没啥悲痛心理,照旧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这个霍集斯伯克却没把他当兄弟,他趁着达瓦齐酒醉时,将达瓦齐捆绑起来,作为礼物进献给了乾隆。

当年,达瓦齐被押解到北京,乾隆抽空看了看他。看着这个他爷爷亲手干掉的老对手的侄孙子,乾隆心中一股优越感戛然而生,毕竟现在他站着,对方跪着,都是孙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乾隆一高兴,送给这孙子四个字的评语:“庸悫可悯”,啥意思呢?就是平庸的让人可怜。不知道巴图尔珲台吉、僧格、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这些枭雄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后代子孙会被仇家的后代子孙这么奚落,会不会也感慨万千。

顺便欣赏一下乾隆诗作,我替他说一句,献丑了。

乌什城酋长霍集斯伯克携回众献城降诗以纪事

——爱新觉罗·弘历

执渠早是被恩荣,畏逼迁随尚近情。

识顺料伊将倒戟,剪凶匪我愿佳兵。

申明眛雉霜严令,叠见牵羊肉袒迎。

天祐人归逮底绩,越因兢业凛亏盈。

后来,乾隆给嘉庆娶亲,大赦天下,还把达瓦齐给放了,并封了一个亲王号,“准噶尔亲王”。不知道乾隆这种举动是不是讽刺,可是不管怎么说,准噶尔汗国历任大汗追求的“准噶尔王”终于实现了,却是以一种最可怜的方式。

别急,还没完。

刚刚提到的准噶尔版吴三桂阿睦尔撒纳,胜利后,他本以为清朝会让他当准噶尔汗,但没想到清朝只封了亲王双奉,让这位准版吴三桂十分不满。在前往热河途中,他借口暂归治装,逃回塔尔巴哈台,唆使同伙乘机抢掠清军台站,袭击伊犁。清将班第兵败自杀,天山南北变乱复起。1756年3月,在清军追击下,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俄国遣使携信与其密谋,表示支持。

1756年冬,阿睦尔撒纳潜回塔尔巴哈台,收集残部,自立为汗。同时,派使团向俄国求援,以永远臣服俄国为条件,要求俄国承认他为卫拉特大汗,并在额尔齐斯河与斋桑泊之间修建要塞,以防清军进攻。1757年7月,清军进军准噶尔,击溃阿睦尔撒纳的军队。阿睦尔撒纳借道哈萨克投奔沙俄。之后,他被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收留。然而不久,当年九月,他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托博尔斯克以东二十里的库杜斯克酒厂。

丧家犬嘛,洋人也是不喜欢的。

但是,阿睦尔撒纳没想到,他的这次叛乱,坑死了他的全体族人。

其实在最初清军进军准噶尔的过程中,很多准部牧民把清军当成了解救他们走出困境的解放者。每当看到清军到来,史载“妇孺欢呼,如出水火”。就这样,一个个的准噶尔部族向清军投降。

乾隆一开始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打算,但是这次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却让他对准部降人的忠诚度失去了信心。

在大军出发平叛之前,乾隆教唆清军将领:如果遇到单个或小队的准噶尔人,立刻杀死;如果遇到成群结队的准噶尔人投降,不要立刻动手,乾隆原话是:“难保无一二逃窜之人,泄露其事(清军杀降)”,要把他们运到甘肃,分批杀死。

《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二年载:“过了巴里坤后,对那里的男人,尽行剿戮。所余的妻子,酌量分赏给官兵为奴,不得稍存姑息。”

魏源《圣武记》统计,准部在此次劫难中,死痘者十之四,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歼于大兵者十之四。

虽然同为华夏一脉,我还是要说,这种行为是违反道义的,是无耻的,是可恨的,是十分让人无语的。

虽然胜利者对失败者做什么都不算太过分,而且准噶尔人之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这也有点儿太狠了。

至此,这个地球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永远地消失了。

为了填补准部被灭留下的人口空缺,乾隆从各地向新疆迁移人口。有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锡伯人、高丽人等等,因为迁移的人口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就导致整个新疆地区的迅速伊斯兰化。

哦,差点忘了,希望大家记得,在这个故事的最初,由于准噶尔部的威胁,有一个同属卫拉特蒙古的、名为土尔扈特的部落西迁到伏尔加河一带。

康熙乾隆对长城的态度(乾隆看着跪在地上的达瓦齐)(1)

土尔扈特部东归

1771年,由于不堪沙俄的压迫,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决定东迁,他的打算是乘清军占领伊犁未久,立足不稳,前去占领伊犁地区,重建卫拉特蒙古。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土尔扈特部东迁的最真实的原因。

但是,当土尔扈特部前锋策伯克多尔济所率的前锋部队到达伊犁时,却是“马驼混骑,驼上亦有双人骑者,马驼膘疲,多露疲惫不堪之貌”,而对面的清军却是军容齐整。

所以,征服计划变成了归顺计划,才有了《东归英雄传》这种佳话。

而乾隆也非善男信女,他并不是慈善家,他之所以会接收土尔扈特部,是因为当时的新疆缺人啊。

这么一缕,是不是就顺了。

一切都是利益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