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问题“八大坑”

目前土壤问题总结就是八个字:板、馋、贫、浅、酸、咸、脏、杂。

  土壤问题八大坑:土壤板结、矿质营养比例失衡、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重茬障碍。

  想想看,现实中存在的土壤问题是否都包括了?

  ▎:土壤板结,越种越板

  土壤 “板结”,就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耕作层变硬,透气透水不良,严重影响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主要原因

  (1)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长期过量偏施大化肥。

  长期过量施用大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3)翻耕、浇水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破坏。

  主要危害

  (1)根系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呼吸减弱,影响养分的吸收。

  (2)导致缺素症。

  ▎:矿物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作物生长需要16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在日常管理中只重视施氮、磷、钾肥,忽视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大量元素富集。

  主要表现

  肥料投入越来越多,果蔬产量、品质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主要危害

  (1)生理性缺素症。比如钙、镁、铁等。

  (2)作物长势差、农产品品质降低等。

  ▎:有机质含量低 越种越贫

  土壤的有机质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主要问题:

  当前作物复种次数增加,过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机肥施用严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

  主要危害:

  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缓冲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种棚的经济效益。

  ▎: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由于长期使用旋耕机耕作,导致大部分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仅有15-20公分。

  “犁底层”的形成,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流通,阻碍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差,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

  主要原因

  (1)降水或浇水量大而且集中。

  (2)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因为目前多数化肥都是酸性肥料。

  主要危害

  (1)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与土壤环境优劣有密切的关系。当土壤酸化以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种群数量就会增多,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会大幅减少,从而增加根部病害的发病率。

  (2)土壤结构被破坏。

  当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破坏以后,土壤的团粒结构也就相应的破坏了。

  (3)土壤养分利用率降低。

  土壤养分一般在中性或者偏酸性的土壤中吸收率最高,当酸碱度显著升高或者降低时,土壤养分的吸收率就会下降。

  (4)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喜酸性土壤环境,当土壤变酸以后,根结线虫的数量就会变多,从而引起根结线虫病发生。

  ▎: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简单说,就是土壤里边含有太多盐分。就像大家吃饭时盐放多了,人吃了会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样,如果土壤表面的盐分太多,也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说的再现实一些,青绿霜、红霜、白霜,这些现象都见过吧?这就是土壤盐渍化的直观表现。

  主要原因

  (1)设施环境封闭。

  设施栽培下,作物对土壤水分需求量大,会使土壤深层的盐分随水分蒸发时上移集聚到表层。

  (2)施肥不合理。

  过度使用大化肥,以及使用未腐熟发酵的粪肥,这是主要原因。

  (3)耕作方式不合理。

  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形成,盐分容易聚积在耕作层难以下渗,使土壤表层盐分逐年增高。

  主要危害

  (1)盐分离子的生理毒害。

  某种盐分过量,造成作物中毒。

  (2)造成作物生理干旱。

  犹如腌咸菜一般,作物需水要求难以得到满足。

  (3)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盐分过多,根系生理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养分吸收。

  (4)土壤功能下降。土壤中含盐量过高时,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功能。

  ▎: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一直被忽略,从未被重视!

  土壤污染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

  主要原因

  化肥、农药、农膜的残留,未经发酵腐熟处理的有机肥,以及连作和病虫害病原物,这些污染物长期残留土壤之中,一旦超出土壤自身净化能力后就会造成土壤的污染。

  主要危害

  土壤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

  ▎: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一个典型现象

  新棚作物根部病害发生较少,老棚不但病害重,而且产量及品质都不理想。

  主要原因

  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状比较好,有害菌群(杂菌)和有益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而当我们不断种植,不断施入化学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开始慢慢失调,即有害菌群(杂菌)的数量越积累越多,有益菌群的数量越来越少。

  ▎问题太多 值得总结

  化肥、化肥、化肥,以上土壤问题的发生都暴露出过量使用化肥的弊端。

果园间作绿肥作物培肥地力技术

绿肥作物种类的选择

绿肥作物应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茎秆矮小、生长迅速、产草量大以及富含各种营养元素的品种,沙地果园可选择耐瘠薄的沙打旺、毛叶苕子等;地下水位高、低洼地果园可选择耐潮喜湿、抗盐碱的草木樨、田菁等;灌溉条件差的旱地果园可选择抗旱品种紫花苜蓿、紫穗槐等。果园种植绿肥能够改善土壤实际供肥能力,禾本科绿肥作物提高速效磷能力强于豆科作物,而豆科绿肥作物提供水解氮的能力强于禾本科作物。白三叶、紫花苜蓿、高羊茅等绿肥作物均明显地促进了新梢生长量和叶片发育,提高了产量和果实品质。

绿肥翻压时期和方法

绿肥只有适期翻压,才能保证培肥地力的质量。绿肥进行刈割和翻压的适宜时期可选择初花期至盛花期,此时期由于植株的茎叶比较柔嫩,组织中氮素含量较高,翻压比较省工省力。翻压过早绿肥生物量低、营养物质积累少,翻压过晚茎秆木质化程度高、旋耕粉粹困难、绿肥腐解慢。

绿肥可以采用直接翻压、树下压青和集中沤制3种方式。直接翻压是采用旋耕机将果树行间种植的绿肥作物直接翻入土中,鲜草全部还田,使其自然腐烂,翻压深度一般为20~30cm。树下压青是将绿肥作物刈割后,在树下挖施肥沟,一层绿肥一层土堆积在施肥沟中进行腐烂,树下压青绿肥的用量根据树龄大小有所差异,幼龄树3~5kg鲜草为宜,盛果期树20~25kg鲜草为宜,压青过程中可加入少量的过磷酸钙,过磷酸钙和鲜草重量比率为2%~3%。集中沤制则将绿肥作物进行切割,长度以10~20cm为宜,将切好的小段放入沤制坑中,一层绿肥一层土,掺入适量过磷酸钙,调节碳氮比25~30∶1,均匀洒水,水分调节到50%~60%,上层覆土,用厚塑料薄膜覆盖封严,充分腐熟后即可使用。

有机肥用多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土壤问题八大坑)(1)

果园树盘有机覆盖培肥地力技术

有机覆盖材料的选择

有机覆盖材料本着就地取材、经济实惠的原则,各类作物秸秆(如玉米、小麦、豆秸、稻草等)、花生壳、糠壳、锯屑、刈割后的人工种植草和自然生草茎秆、阔叶树的幼嫩枝叶、食用菌生产下脚料和果园修剪的废弃枝条等无公害有机物料均可用于果园地面覆盖。高秆作物的秸秆和废弃枝条可以截成20cm小段覆盖,也可以用粉碎机直接打碎后进行覆盖。

树盘有机覆盖技术

覆盖时期主要在果树萌芽或开花后进行,切勿在春季土壤温度上升期覆盖,影响地温的回升;也可在果树秋施基肥、灌封冻水后进行,但要注意冬季防火。果园每年每亩覆盖有机物料1000~1500kg,厚度常年保持在15cm左右,覆盖前每亩施入氮素化肥10~15kg,加快废弃物的腐解速率。根颈周围20~30cm内不覆盖。树盘要内高外低,以免积涝导致根颈窒息腐烂。枝条类覆盖材料应在其上覆土,避免果树真菌病害的传播

果园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技术

有机肥种类选择

果园常用的有机肥包括来源于人畜粪便和动植物残体经腐熟制成的农家缓效有机肥,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复合而成的生物有机肥,来源于动植物体或天然矿物、运用生物技术与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的液体有机肥,以及经过好氧陈化、微生物除臭加工的冲施沼液肥等。

有机肥培肥地力技术

农家缓效有机肥作为基肥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与缓效有机肥混施,作为基肥施用。应结合深翻改土、扩展树盘进行,在秋末9月下旬至10月底施入为宜。可采用穴施、沟施或全园撒施。液体有机肥和冲施沼液有机肥一般作为追肥施用,施用时期主要在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可随灌溉水冲施或用澄清液进行叶面喷施。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确定,有机质含量不足1%的,每亩施农家缓效有机肥4~5t、生物有机肥0.5t;有机质含量1%~2%的,每亩施农家缓效有机肥3~4t、生物有机肥0.4t;有机质含量大于2%的,每亩施农家缓效有机肥2~3t、生物有机肥0.3t。也可以农家缓效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

声明】 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