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了解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在孵化前需要对孵化器进行调试,在调试时需注意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保证门表的温度与控制器电子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差要小于1摄氏度,并且无论高温低温还是高湿低湿都要保证在说明书上的指标内。要仔细检查加湿器转轮和翻蛋系统,检查转动的部分是否正常,避免卡住,检查风扇转动的方向是否和说明书上的一致。此外,还要检察辅助设备是否正常。

孵化室(图3-1)和孵化器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和疫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洗消毒。

孵化间隔时间的安排、工作人员的调配等要合理安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此外,要根据需要制定一些孵化记录表格,把每次孵化的情况记录到表格里,最后对表格进行总结。

最好的孵化方式(掌握人工孵化的条件)(1)

二、掌握鹌鹑的孵化条件

1.温度

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证鹌鹑胚胎的正常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如果温度低于26%,胚胎就不能发育;如果温度高于41%,胚胎将受热而死亡。一般情况下,在孵化初期要求温度较高,孵化后期温度相应低一些。可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孵化温度。大型养殖场使用立体孵化机或房间式孵化机,每隔5天人孵一批,并采用恒温孵化。当人孵第一批鹌鹑蛋时,保持恒温37.8C,第15~17天移蛋到出雏盘,温度为36.7 ~37.2摄氏度。如果整批人孵,则采用变温孵化,第 1~5天温度为38.9~39.2摄氏度,第6~10天温度为38.6~38.9摄氏度,第 11 ~ 15 天温度为38.3~38.6摄氏度,第15~17天温度为36.7~37.2摄氏度。孵化室内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器的温度,因此孵化室的温度要求平稳,最好保持在20~25摄氏度,应不低于 15摄氏度。

2.湿度

湿度对胚胎的发育影响很大。若湿度过高,会阻碍种蛋内水分蒸发,胚胎发育会受到影响,孵化出来的雏鹑精神较差,饲养困难;若湿度不足,会影响到胚胎的正常代谢,胚胎和胚膜容易粘在一起,造成出壳前破壳和脱壳困难,即使出雏,雏鹑一 般也会出现弱小、干瘦等现象。

出雏前应该提高湿度。因为有足够的湿度可使蛋壳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壳变脆,易出雏。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尽量保持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最适宜湿度,孵化前期(第1~5天)为60%~65%,中期(第6~14天)为50%~55%,后期(第15~16天)为65%~70%。

最好的孵化方式(掌握人工孵化的条件)(2)

3.通风换气

在孵化的不同阶段,通风换气的要求是不同的,前期少量的气体交换就可以满足胚胎的生长发育需要,通气孔可小一些,随着孵化天数增加,通气孔要逐渐调大。如果通风换气不及时,会导致胚胎代谢发生障碍,碳酸含量过高,造成胚胎发育停止,出现畸形,严重的会引起中途死亡。一般原则是孵化前8天要定时换气,8天后要经常换气。

[注意]

在孵化器中出雏时,看到有破壳出雏后,应将通气孔全部打开,加强换气。

4.翻蛋

人工孵化时,必须定期翻蛋,这样可使种蛋各部位受热均匀,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助于胚胎运动,并可避免胚胎与蛋壳粘连。现在机器孵化一般设置为2小时翻蛋1次。

(注意)鹌鹑出雏前2~3天要停止翻蛋。

5.晾蛋

晾蛋是指种蛋孵化到一定时间或在一定条件下,将种蛋放置于25摄氏度的室温中。晾蛋让蛋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提高胚胎的体温调节能力,增加胚胎的生命力,逐渐增加雏鹑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

晾蛋的方法可根据孵化时间和季节确定。中期胚胎和寒冷季节的胚胎要注意保温,晾蛋时间不宜过长;孵化后期的胚胎及天气炎热时要增加晾蛋的时间。如果采用机器孵化,因机器孵化可以进行定时翻蛋,可不进行晾蛋。

(注意) 晾蛋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每天定时晾蛋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