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位于安宁市县街街道的甸心村,曾被人戏称是无资金、无项目、无区位、无资源的“四无村”现在,这个“四无村”已逆袭成为安宁市乡村振兴的样板、周边县区学习的榜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年痴心不改坚守贫困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痴心不改坚守贫困村(四无变榜样安宁甸心村逆袭记)

五年痴心不改坚守贫困村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位于安宁市县街街道的甸心村,曾被人戏称是无资金、无项目、无区位、无资源的“四无村”。现在,这个“四无村”已逆袭成为安宁市乡村振兴的样板、周边县区学习的榜样。

党员带头 让村庄美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甸心村。沿着干净平整的道路向村内走去,随处可见绿植和鲜花,不见一点垃圾。81岁的村民张在凤说,10年前的村子可不像这样好。那时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由于没人管,村里路难走,又脏又乱。

2019年,甸心村党支部决定让党员带头,对村里的旱厕进行改造,对道路进行扩建。

“村里的路两边有的人家种竹子,有的人家堆砖块,有的人家种菜。动员他们拆除,很多人不理解。”甸心村党支部书记张奉华坦言,当时修路的压力很大。

“压力大,也要干。”张奉华带领村里的党员,一家一户地走访、动员。他们先给村里的老人做思想工作,做不通就去找他的子女,要是他的子女也做不通工作,就去找他的孙子孙女,总之就是要取得大家的支持,把村里的人居环境搞好。

村里道路改扩建要征用一户人家的菜园子。由于这户人家的排水沟被邻居家的竹林挡住了,一下雨家里就淹水,因此他提出“只要让排水沟畅通了,家里的菜园子要占多少就占多少。”于是,党员们轮番上阵做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解决了问题,让道路顺利扩建。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甸心村把整治及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并定期进行民主评比。村民可通过评比获得的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及生活用品。村民如果违反村规民约,就会被曝光,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刚开始一些人觉得这些规章制度不近人情,但随着环境不断改善,全村村民都认同了这些规章制度,并成了乡风文明的支持者和维护者。”张奉华说。

村民张阿姨认为,村里的卫生死角都清除了,乱丢垃圾、乱贴乱涂等现象都不见了,环境好了,大家也舒心了。

现在,甸心村已率先在县街街道实现“群众100%拥有安全住房、100%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00%绿化美化惠及到户、100%能把车辆开到家门口”的“4个100%”发展目标。

产业支撑 成乡村振兴样板

很长一段时间,甸心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回来,发展家乡、振兴家乡?张奉华认为,甸心村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才能发展起来。

“要让每一亩土地都产生很好的效益,让村民有持续性收入,才能把人吸引回来。”于是,甸心村党支部与村民代表多次协商,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激活村庄发展活力。

“以前能流转的土地都流转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不成规模的,要想流转现有土地,可能要协调很多户村民。”张奉华发现,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要流转土地,必须要有资金。按银行的贷款政策,村集体要有资产抵押,但是甸心村没有。怎么办?

“实在不行,就以个人名义去贷款。”说干就干,张奉华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贷款160万元,流转来村里闲置的土地,开始了产业发展的探索。

“先试种葡萄,把高品质的甸心葡萄产业先做起来,结合‘二代红梨’种植,再把高附加值的红梨产业做起来。”张奉华相信,利用甸心村良好的环境,还可以打造民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业态,让游客不仅可以观赏乡村美景,还可以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耕乐趣,从而促进村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甸心村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村民也都相信,甸心村的幸福日子,来了!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书勇 实习生:戴龙进

责编:毕群

编审:李星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