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人人都陷入过达芬奇诅咒的坑,只不过时间不同而已。

2021年的到来悄声无息,也猝不及防。

我还记得一周前,朋友问我寒假有没有什么安排?

我说寒假要奔跑在考证的路上了,准备计算机考试,英语过级考试,教资考试。

除此之外,我参加了一个短期C4D训练营,想学学没接触过的领域,还购买了某app的读书年会员,想要多读点书。

可如果你问我效果怎么样?我只能说不咋地。

回想到去年听过的一场直播,导师说到一个词——达芬奇诅咒。

当初不以为然,现在我也“中诅咒”了。

01 什么是达芬奇诅咒?

如果你没听说过达芬奇,你一定看过《蒙娜丽莎》,也就是下面这张图。

达芬奇复活事件(越充实越无力的死循环)(1)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的作者就是达·芬奇。

百度百科是这样评价他的:

说达·芬奇是一名伟大的画家并不准确,他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

放在今天,达·芬奇称得上是全才了吧。

“达芬奇诅咒”的大白话其实是:一个人什么事情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干成。

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你进入某宝想挑一件羽绒服,你搜寻了一番,看着看着,突然看见了马丁靴的链接,况且自己一直都想添一双靴子,于是就开始看马丁靴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这就是为什么,大晚上的千万别打开那个橙色软件,你懂的。

再说说我自己吧,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想窥探设计的世界,想提前准备下半年的考试,想多读读书,可嘴上说着想想想,做起来时水完这个水那个。

别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是西瓜芝麻都丢得差不多了,大家可千万别学我。

02 为什么会陷入达芬奇诅咒的陷阱?

看完上面,你会不会以为“达芬奇诅咒”巨坑无比?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看一则寓言故事:

有个宋国人非常想让禾苗长高,于是就到田里把他们一个个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到家后对家人说:“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慌了,急忙走到田里去,却发现那些禾苗全都枯萎了。

宋国人希望禾苗长高,自己能有个好收成,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的方法不对。

庄稼的成长讲究天时地利,人为的“长高”只会让这些禾苗越长越萎。

我们时常订立n个目标计划,其实这是基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个内心向好的驱动。

最近我刷手机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看着书架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一排书,想到了当初买这些书的初衷:

当时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很喜欢这个作家,想要追完他的其他书;买那本书是看了一篇文章,被当中描述的内容吸引了;另外一本书是想对一个领域有更深的了解......

买书的时候一点都不手抖,收到书的时候开心得像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读书时却不知从何开始,以至于有些书就一直在书桌角落静静待着。

达芬奇复活事件(越充实越无力的死循环)(2)

面对繁杂事物的无措,源于内心向好的驱动用错了地方

可以说,买书时有多喜悦,读书时就有多无措,当我面对都能让我向好发展的东西时,却又跌入了选择的僵局。

我们陷入达芬奇诅咒,其实是这个内心向好的驱动用错了地方。

03 如何跳出达芬奇诅咒的坑?

如何跳出达芬奇诅咒的坑,我只有一个建议:给所有事情排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曾经看过巴菲特的一个案例,真的被老爷子的“无情”给惊到了。

股神巴菲特曾经给他的私人飞行员弗林特介绍过确定优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

首先,他让弗林特在一张纸上写下前25个目标。

接下来,他让弗林特选出前5个。

最后,他让弗林特把那20个他没有选中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

他建议弗林特:“不管怎样,这些事情都不应该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前5个目标。”

看似是无情的“杀手”,实则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不必需的物件需要断舍离,不必要的关系需要断舍离,让我们跌入恶性循环的各种目标也需要断舍离。

达芬奇复活事件(越充实越无力的死循环)(3)

让我们跌入恶性循环的各种目标也需要断舍离

前面说到,我们想让自己变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但同样的,如果迷失在盲目的“变好”之中,还算不算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呢?

试想,如果我们把精力分散在各个地方,还怎么做好手头的事情呢?

04 写在最后

几乎人人都陷入过达芬奇诅咒的坑,只不过时间不同而已。

基于自我的完善,我们常常陷入达芬奇诅咒的坑,这让我们处于一种盲目的“变好”之中。

这时候,我们可以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仔细思考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给这些事情做排序。

比起看不见效果的“一碗水端平”,做一回“无情杀手”也许能让我们收获更多。


原创作者:初晓

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水瓶女,深耕个人成长领域,做一个不会让你失望的日更头条号。我负责用心写,你走心看,我的内容对你有价值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期待你的关注,比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