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豫剧给“国粹”京剧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京剧作为我国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成为国粹是当之无愧的!但是由于把它定为财政供养的体制内的文艺团体,使之缺少了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对京剧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京剧的演出和创作同切身利益挂钩,激发京剧艺术能够贴近大众,创造更多的现代京剧!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1)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2)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3)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4)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5)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6)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7)

阳春白雪太高尚,大众凡人难欣赏。如今讲究是市场,有人观看才发扬。下里巴人虽平常,底层大众却欣赏,适应百姓能生存,高雅不能离市场。京剧市场太惨淡,还是别在太高尚,市场经济太残酷,国粹也难再发光。生在市场大环境,大浪淘沙谁救场?行业只有勇自救,改变思路拼一场。京剧复兴的出路在民间小剧场。只有重返民间走近親民小剧场京戏才会有观众。京戏只有真正走入民间扎根于民间大众才能振兴才能兴旺发达。民间小剧场京剧传承源原。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8)

作为音乐伴奏的京胡,声音尖细,没有能力充分营造剧情氛围。而豫剧的板胡,声音纯厚悠扬,梆子声节奏的快慢,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定,这就激发了受众情感共鳴。任何事物,只要贴近大众生活的,不去人为地“宏扬”,也会生长得红红火火,且长久不衰。戏曲来源于社会生活,无论古今。中国传统戏曲种类丰富多彩。单论戏剧唱念做打一腔一式形成了美伦美焕的表演形式。戏曲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的继承发扬光大是戏曲工作者重要责任。时代发展节奏加快,戏曲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吧。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9)

京剧所以为国粹,因为它近现代火。仅此而已。为什么火?从乾隆到老佛爷都喜欢。说得难听点,京剧被拔高到国粹,和当年apec把马褂叫唐装都是一类事情。相比京剧,话剧才是普通话人民艺术,虽然还是有点高贵。而对于方言,本地戏曲更是人民艺术。现实中没有使用京剧语言的群众,只有能听懂说书的活生生的人。京剧就是腐朽下流八旗子弟的消遣,天桥马路上的说书才是正经人的娱乐。中国文学、古诗词虽然比京剧(不了解[发呆])更符合国粹的定义,但是把国粹宣传到国外的话,中国古代文学没多少外国人人能够看懂(语言文化隔阂),而京剧和歌舞剧、话剧一样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形式,更有利于传播吧。另一方面(传播媒介)就好像西游记,原著没有多少人有耐心看下去,但是章老师演的电视剧,现场一集都没有看过的举个手。

豫剧和京剧哪个更有潜力(演员不唱戏观众没戏看)(10)

豫剧真的不俗好吗,你看的这些都算是豫剧里名气比较大的但是比较通俗的,但是那不能代表整个豫剧文化,你可以去看一看陈素真,桑振君,崔兰田几位大师的唱腔表演,根本不输京剧好吗,不过那种东西不是谁都喜欢,好是真的好,真的不俗。我倒是喜欢歌颂新时代新气象的东西比如贾文龙的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幸福是什么?焦裕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能人百不成玉鸟碎。李树建,乡村警官。蒋团结老百姓是靠山,娃娃地理好庄家。我在信阳上过四年学,我接触了很多喜欢河南戏的朋友,喜欢豫剧,曲剧,越调的人大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