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发布的公告,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已于8月30日发行。本次新发行的人民币共有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这7个种类。上海印钞有限公司承担了部分新版人民币的生产。
你知道吗?
自从七十多年前印制第一套人民币起,
位于普陀的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就与人民币结下了不解之缘。
■ 上海印钞展览馆
从百废待兴到国家中坚
在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内部有一个上海印钞展览馆,展现了从战火硝烟中的初建,到今天以海纳百川之态,大气磅礴之势,勇攀中国印钞高峰的印钞企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这个展览馆的讲解员,田海滨是一位老印钞人,也参与过人民币的印制。据他介绍,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派军代表冯锦章、张腊良接管中央印制厂上海厂,并改名为上海人民印制一厂,从此上海印钞有限公司成为共和国重要的印钞厂之一,“我们厂曾先后用名上海人民印制一厂、上海人民印刷厂、国营五四二厂。1987年10月29日,启用第二厂名上海印钞厂。根据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决定,2008年3月13日,上海印钞厂改制,成立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整合力量,提高生产效率,1950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分行发行处与上海人民印制一厂、三厂、四厂、五厂、油墨厂合并,成立上海人民印刷厂,下辖两个分厂、铁工分厂(现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营业分厂(现江宁路)原印制二厂划归上海市税务局。
由此,上海人民印刷厂作为国家最大的印钞企业之一,扛起了新中国印钞事业的半壁江山。
经过解放初期的整合,上海人民印刷厂各项工作开始走入正轨,然而,苏州河畔的这家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印钞厂却没有向社会一展雄姿,而是摘下“上海人民印刷厂”的厂名,在大上海中“隐藏”起来,这一“藏”就是三十二载。
1955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制一纸号令,“上海人民印刷厂”改名为“国营五四二厂”,厂内外不再悬挂任何铭牌,任何通讯及经营活动均以代号进行。从此曹杨路158号这片没有任何标志的厂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65年位于光复西路967号(原光复路10号)的厂门迁至曹杨路158号。随着这扇自接管以来开启了20年的沉重黑色铁质厂门缓缓闭合,那段风云变幻的解放岁月也仿佛被慢慢封存。改革开放后,上海印钞有限公司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有了很大提升,成为有影响力的印制企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二号厂房的建设和一批进口设备的引进,上海印钞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
1987年10月29日,经批复,同意启用“上海印钞厂”为第二厂名,从此沿用三十多年的“国营542厂”开始有了另一种称谓。启用上海印钞厂虽没有隆重的揭幕挂牌仪式,但在上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掩盖了三十余年的面纱已被掀起一角,上海印钞厂自此“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解放后,上钞承印的人民币类别
人民币背后的上钞大师
钞券的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原版的雕刻技艺,而其中难度最高的是人物肖像的雕刻。1987年中国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其中1元的瑶族、侗族,和2元的维吾尔族、彝族的人像,是由上海印钞厂的徐永才所雕刻,这几个人像的雕刻技术,与先进国家的钞券人物肖像比较毫不逊色。这套钞券人像的雕刻水准,让各国看到中国的钞券雕刻不是没有人才。2000年起第五套人民币相继发行,率先发行的红色100元券出现时令人刮目相看,因为此次的人像用了真实的人物毛泽东像,人物的目光炯炯有神,肌肉饱满而富有质感,头发层次分明、衣饰规整挺括,是人民币肖像雕刻中的经典之作。
鉴于上钞在1018工程中的优异表现,新中国第一张纪念钞也落在了上钞的身上。为此,上钞集聚了最优秀的设计与雕刻人才,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力求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邵国伟、沈志云、曲振荣等担任设计,他们均为当代我国优秀的钞票设计者,在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中大放光芒。
钞版雕刻决定了该纪念钞的技术含量。此券的钞版雕刻者是花瑞松、徐永才、鲁琴珍等人,他们是我国钞票雕刻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批人员“强强联手,珠联璧合”,使之成为一张真正的“精品”。“50周年纪念钞”的票面设计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以红色体现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突出了庆典的主题。在工艺设置上首次采用了多项防伪技术,如首次采用动态全息防伪标志、开窗安全线、冠字号由大到小递减式等,这些技术不仅增加了纪念钞的技术含量,更为第五套人民币防伪技术的提升做好了技术储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流通纪念钞的发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如今在收藏界也是一个畅销品种。
■ 上海印钞展览馆中的镇馆之宝
除了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普陀还有一家和“钱”有不解之缘的展馆
那就是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中央造币厂旧址
光复西路17号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造币厂大楼
随着城市变迁,苏州河边的工厂几乎都已关停或消失,但造币厂却是少有的运作至今的老工厂,厂区中现在还保留着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历史建筑。
△上世纪80年代的江宁路桥
因为造币厂的缘故,厂房门前的江宁路桥,也被俗称为“洋钿桥”、“造币厂桥”。
1922年,这座西式建筑由北洋政府兴建,并于1930年竣工,外型仿造美国费城造币厂,名为上海造币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更名中央造币厂。解放后,又更名人民造币厂、上海造币厂。在近百年历史中,这里一直担负着国家的铸币任务。
资料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朱翼、杨军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