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

《妈妈》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妈妈都是母狼,保护好自己的幼崽是天性。

冯济真和蒋玉芝这对母女,一个60多岁一个80多岁却不能沟通,两个人的生活让人泪目。

生机勃勃,绿叶繁华的小院子里两个人相依为命。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

阿尔茨海默症的到来,更改了这对母女生活的脚步,影片的每一帧都直戳观众的内心。

通过冯济真的角度,一群患者的真实处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阿尔茨海默症这群人应该被体谅,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蒋玉芝作为一名母亲,曾经是一名大学老师。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3)

她喜欢读书,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太太,日子过得优雅且安逸。

冯济真作为一名女儿,曾经也是一名物理老师。

她沉默寡言,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女人。不幸的童年遭遇让她心中有愧,一辈子过着“赎罪”的生活。

两个人朝夕相处,相比较寻常人家的母女肉眼可见的“生分”。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4)

冯济真虽然已经老去,但就像是一个乖乖女,认真地整理着父亲的“遗物”,成为了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狭小的空间内,两个人的交流很少,任何事情都中规中矩。

反观生活中的我们,嫌少有孩子和母亲之间生分成了这个样子。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5)

但是冯济真和母亲,细节上都在透露着“隔阂”,怀揣着好奇心,我认真观看起了这对母女生活的细节。

冯济真是一个安静的人。虽然不善于表达,但是母亲的一举一动,她都格外的小心。

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父亲的愧疚,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6)

起初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冯济真是这样的态度,母女之间有必要这么见外吗?

在未了解她的童年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这是浓浓的爱意,这个女儿很爱妈妈,她只是不善于表达。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她在为不可控的生活做准备,安排80岁的母亲的养老,尽可能地去完善一些手头上的琐事。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7)

因为这个病太可怕了,不仅会出现幻听、而且还会失去自理能力。

将母亲安排在养老院后,这位老人很理性地问道:“这算是抛弃,还是寄存,我需要一个解释”。

冯济真隐忍着心中的委屈,非常淡定地说:算帮助。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8)

作为女儿她不忍心成为母亲的负担,只想一个人扛下所有,或许在她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惩罚”。

一夜未睡的蒋妈妈找了一个理由,再一次回到了小院。

冯济真明白母亲在乎自己,她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牵挂。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9)

毕竟这么多年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一儿半女,如此反常的行为举动,已经引起了母亲的注意。

为了让蒋妈妈安心地住在养老院,冯济真坦白了自己的病情。

但是这位母亲的话让我泪目了:“每个母亲都是母狼,保护孩子是天性,我会保护好我的小孩”。是啊,母爱就是这么的无私。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0)

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就是至亲至爱,这份爱不需要回报。

患病之后的冯济真,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拼尽全力完成了《父亲的考古日记》,第二件,救了一个“问题少女”周夏。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1)

两个人坐公交车的时候,就已经相遇了。因为周夏冯济真没少受委屈,但是她都没有斤斤计较,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救赎了对方。

最后一次见面是两个人在餐馆,周夏很坦诚直言自己没有不幸的童年,做出种种行为没有办法解释。

冯济真没有给与任何的说教,而是将一笔钱放在了桌子上。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2)

两个人没有任何的对话,就这样分开了。她继续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为“即将失控”的自己安排好后续的道路。

从前的我,并不理解阿尔茨海默症意味着什么,在冯济真的身上,着实震撼到了整个内心。

她的前半生生活在无限的悔恨中,积极做善事,来救赎心中的“愧疚”。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3)

日复一日地照顾母亲,将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如此善良的人,任谁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偏偏是她患上了这个病。

观看两个人的日常不难发现,冯济真虽然是女儿,但一直都充当着“母亲”的角色。蒋妈妈更像是一个女儿,任何事情不闻不问,没事耍耍小性子。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4)

随着记忆力逐渐褪去,冯济真的回忆通过“发病”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在她记忆的深处一直都是父亲的身影,通过这一点也隐喻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伤害的人,导致她性格沉默寡语的原因,应该就是他父亲去世的原因。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5)

值得一提的是冯济真每次发病的时候,都在潜意识地保护家人。

她很任性、也非常的没有安全感,甚至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偶尔还会对母亲恶语相向。

蒋妈妈一直都在默默的记录着女儿的改变,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从未给予过任何的责怪,像母狼一样护着自己的崽。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6)

从母女两个人的对话中,冯济真的幻觉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家曾经的温暖。

但是父亲的去世击碎了所有的美好,甚至毁掉了母亲一生的幸福,这是冯济真走不出的囚笼。

因为这件事情,她资助学生,积极做着善良的事情,希望可以救赎自己。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7)

但是长期的压抑下,导致她沉默寡言,和最疼爱她的妈妈拉开了距离,显得格外“生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周夏带着孩子来到了这个小院中。

冯济真和蒋妈妈,也曾经无忧无虑地快乐过,就像是周夏和孩子一样。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8)

这位叛逆少女回到了正常的轨迹,她非常感谢冯济真在人生最迷茫的阶段遇到了这样一位贵人。

冯济真已经忘记了所有,甚至还和医生做交易,表示如果医生愿意骗回来她的爸爸,那么两个人就结婚。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冯济真很爱母亲,也因为父亲这件事情,觉得非常愧疚。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19)

爱和恨的交织下,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镜头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在遗忘了所有的记忆后,冯济真释放了自我。

常年吃素的她,在看到妈妈的红烧肉后,尝试着品尝了一口。

味蕾上的绽放,她连续吃了好几口,似乎曾经的那些不快,顷刻之间都烟消云散了。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0)

而且,她不再是沉默寡言,变得话非常多。

遗忘了蒋妈妈将其当作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也不再是冷漠的口吻。

言之凿凿地炫耀着,我的妈妈非常优秀,但是父亲她从未提及过,就像是哽咽在喉咙中的一根刺。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1)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阿尔茨海默症与长期的压抑是否有关联,但是被情绪掌控的一生,成为了冯济真摆脱不掉的枷锁。

这种心态非常的矛盾,一边要压抑本性,一边要自我谴责,冯济真很不幸福。

阿尔茨海默症对于她来讲,释放了内心的纠结,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2)

但是她的妈妈没有放弃,一遍遍地在她耳边安慰:“没事别怕,无论变成什么样子,妈妈都在”。

而整部剧中,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从确诊再到患病、遗忘所有的记忆,像个孩童的流程,也让人震撼。

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病就是老年痴呆,只要雇一个保姆就可以解决问题。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3)

实际上,这群人需要亲人们的陪伴,需要家人的呵护和理解,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份温暖,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影片的最后,蒋妈妈带着女儿,住进了养老院。

她依然是那么高贵优雅,尽管身体上出现了不适,但是女儿她从未放弃过。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4)

吃饭的过程中,看着另外一个老人患病的前兆,蒋妈妈突然意识到留给自己和女儿的时间不多了。

也许岁月会改变容貌,环境会造就人的心性,但是骨子里的疼爱,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母女两个人不顾涨潮,在沙滩上快乐地玩耍,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母爱电影中最感人的瞬间(唤醒女儿心底的渴望)(25)

没有人明白最后蒋妈妈和冯济真,变成了什么样子。但是阿尔茨海默症应该得到重视,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

就像是父母养育我们的那样,从咿咿呀呀落地,再到蹒跚学步,他们都在保驾护航。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群体,并非是个例,社会也应该给予包容,关爱这群遗忘记忆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