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当一个人去世时,死者的家人要为他停棺并供奉他的灵位。如果死者是老人,他(她)的儿孙要守护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边为他(她)守灵。在一些地方,守灵的人还要每天为死者提供三餐茶饭,以便让死去的人像生前一样享受家人的照料。

报丧时有什么习俗(治丧礼俗中的小仪式你知道哪些)(1)

点长明灯:“长明灯”是死者脚头点燃的一盏油灯,又叫“脚头灯”或“长命灯”。民间传说脚头灯是为死者照亮冥路用的,所以,从丧葬仪式开始一直到出殡的时候都不能熄灭。如果熄灭了一次,就会使死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跌一次跤。所以,为了使亲人的灵魂少受痛苦,活着的人就必须好好守着这盏灯,不要使它熄灭。

报丧时有什么习俗(治丧礼俗中的小仪式你知道哪些)(2)

闹丧:“闹丧”是请戏班、乐工、锣鼓班子来家里演唱。一些地方在守灵期间有这种习俗。被请来的人或者在屋外演戏,或者在屋里唱一种被称为“孝歌”的歌。孝歌的内容主要是劝人行善尽孝以及述说死者的生平事迹,有时为了活跃气氛,也穿插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闹丧活动一般通宵达旦,连续数日,直到出殡。在中国,民间闹丧最有名的地区在湖北省的西北部和陕西省的南部。据说,人们把“白喜事”办得热热闹闹,是为了让亡灵安安乐乐“升天”而去。

报丧时有什么习俗(治丧礼俗中的小仪式你知道哪些)(3)

大殓:大殓是把尸体装入棺材。入殓的时间因地而异,有的在死后的当天,有的则是在第三天或第七天。中国民间所用的棺材一般是长方形,棺木外面要涂油漆,有红、黄、黑、紫几种颜色。不到50岁的死者用“红棺”;50岁以上的死者用“金棺”,漆金黄色。至于棺材的铺垫、棺内的随葬晶及尸体入棺后的放置方法也有许多讲究,目的都是为了使死者顺利地升天或进入阴界。

报丧时有什么习俗(治丧礼俗中的小仪式你知道哪些)(4)

闭殓:又称“盖棺”、“合棺”、“闭棺”,即把棺材的盖子钉牢、封严。闭殓前要揭去为死者蒙面的布或纸,死者的亲人要围在四周向遗体告别。封棺的时间一般在入棺和放殓物等仪式完毕之后;也有的要等到出殡前,在死者离开家门的最后一刻才举行封棺仪式。中国民间把封棺又叫做“封材”,也称“进材”,为的是取“进财”的谐音。封材时要用长长的棺材钉将棺盖钉合,并用生漆将棺木的缝隙涂牢、封死。在山西还有一种习俗,即钉棺的时候,死者的儿子要立在棺木旁边喊“躲钉”。

节选自《诞辰和丧葬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