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衣街是天津最早的商业街,元明时期名为“马头东街”,街上名店林立。当初估衣街经营丝绸布匹生意的有谦祥益、瑞蚨祥、瑞生祥、瑞增祥、瑞林祥、益和祥、广盛祥、祥益号,并称“八大祥”。“五甲子”老烟铺、洋广杂货商店“范永和”、京都达仁堂也在估衣街上。清代文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描写这条街:“廊舍整洁,几及二里,繁华绝似吴(苏州)之阊门。”

80年代以后,估衣街几经变迁,附近的大胡同发展成为天津最大的批发市场。1999年,估衣街面临第一次拆迁。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提出拯救天津估衣街,并为此做出种种努力,为天津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在保护估衣街之前,天津老城厢整体拆除,冯骥才先生奔走呼吁,结果老城厢仍难逃几乎消失殆尽的厄运。无奈之下,冯骥才把老城东门里大街一处前清时期的四合院“徐家大院”建成了一座“老城博物馆”。他自己先花了几万块,从文物贩子手里买回老城的木雕、石雕,捐赠给博物馆,同时号召老百姓捐出旧物。

北京民俗专家冯骥才资料 90年代冯骥才力主保护估衣街六大古建筑(1)

如今老城博物馆内收藏了各种老城文物3600余件,其中有清代天津漕运码头称粮食用的“官砝”、红木“灯盒子”、江苏会馆界碑,还有记录天津民俗的线装书、老唱片、木壶套,以及铜床、座钟、手摇唱片机、收音机等,为天津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留下了难得的物证。

天津老城的改造进入了快车道。冯骥才先生写了很多文章批评“旧城改造”这个词,认为如果这个词改成“古城改造”或者“老城改造”,起码大家知道老城还有一些值得留下的东西,会稍微重视一下。如果能叫“老城修缮”,那就更好。他认为:“建筑要保持历史原状,不要落地重建,坏牙可以修补,不要换一口假牙。”

但是旧城改造仍在迅速展开。1999年12月8日,当时的“天津市红桥区大胡同拆迁指挥部”发布《致红桥区大胡同拆迁居民的公开信》,随后的街头布告明确写出:逾期拒绝搬迁的,将依法裁决,直至强制搬迁。

北京民俗专家冯骥才资料 90年代冯骥才力主保护估衣街六大古建筑(2)

(冯骥才先生)

天津人说的“大胡同”,其主体就是天津最古老的商业街——估衣街。90年代末的估衣街上,还有谦祥益、瑞蚨祥、天津总商会遗址等文化保护单位,估衣街本身也是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的重要文物街区,估衣街怎么能够拆除?

动迁工作已然开始,想要完整保护估衣街可能性已经极小,冯骥才希望用行动来为这条老街留下些什么。1999年12月16日,他召集志愿者,一起做了三方面工作:挨门挨户拍摄估衣街的店面和有价值的文化细节,留下音像、图片史料;访问估衣街原住民,保留估衣街的口述史;搜集和购买相关文物,挽留估衣街实证性的文化细节。

北京民俗专家冯骥才资料 90年代冯骥才力主保护估衣街六大古建筑(3)

(如今改造后的估衣街)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冯骥才先生带领志愿者将宝贵的文化遗存——砖刻、石雕、牌匾或原住民的生活用品一件件抢救下来,在天津总商会遗址抢救下来两处门楣处的砖雕和房屋托檐石的大型雕刻,单件至少200斤;在一户已经清空的民居中发现一块石碑,此碑是清末估衣街山西会馆和江西会馆之间的界碑。

在估衣街拍摄的照片,由冯骥才主编,发行了一套五枚的明信片,并在估衣街举行了现场签售。签售日正是2000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第一位排队者凌晨5点就到达估衣街,2000套明信片两天之内全部售完。

北京民俗专家冯骥才资料 90年代冯骥才力主保护估衣街六大古建筑(4)

(改造后的估衣街)

随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估衣街地区改造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估衣街地区保护性改造方案”。所谓“保护性改造”,就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所有的开发建设都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这一提法与“建设性破坏”针锋相对。专家提出,要把估衣街上六个重要建筑保留下来, 街道宽窄也不会改变。这对于保护估衣街来说,算得上一个好消息。

后来发生的事情极富戏剧性,然而就连莎士比亚也写不出这样的悲剧。论证会之后,冯骥才先生离开天津去法国讲学,待到不久后他回国,发现估衣街六处本该保护的建筑拆了五个,只剩下一个谦祥益。

北京民俗专家冯骥才资料 90年代冯骥才力主保护估衣街六大古建筑(5)

(谦祥益成了相声地标)

其中最可惜的是天津总商会遗址,那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仅存的原汁原味的五四运动遗址,周恩来年轻时曾在这里活动……冯骥才先生蹲在一片瓦砾的估衣街上失声痛哭,跟随他多年的助手从未见他这样大哭过……估衣街拆得太狠了。

老估衣街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谦祥益。最初估衣街上的谦祥益由山东章丘县孟氏家族在清晚时期投资开办,生意遍布“三北”,跨越长江两岸。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三层三院、三进天井外廊,小青瓦顶,青砖砌墙,整体风格古朴浑厚,可以说是除了老城厢广东会馆之外,天津老城最经典的中式建筑。如今,作为天津相声俱乐部阵地的估衣街谦祥益早已闻名全国,成为传统相声的新地标,也算对天津估衣街沧桑历史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