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是国人最熟悉的喜剧演员之一,他出演的电影几乎全是喜剧题材,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在他演艺生涯的开幕和落幕之时,这位公认的黄金配角为我们奉献了两部充满悲情的作品。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1)

1975年,达叔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瀛台泣血》。2019年,达叔本人最认可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上映。

如果说2019年的《流浪地球》是悲情中带着些许希望的话,那么,《瀛台泣血》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历史悲剧。在这部历史悲剧中,达叔出演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

《倾国倾城》大获成功之后,大导演李翰祥再接再厉,利用《倾国倾城》的原班人马拍摄了清宫历史正片《瀛台泣血》,彼时,刚从第三期无限电视艺员培训班毕业的达叔也参演了这部电影。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2)

《瀛台泣血》叙述了戊戌变法的那段史实,虽标榜为历史正片,然而以龙马君这个历史爱好者的视角来看,除了服道布景较为出色,这部电影很多情节都是有一定问题的。

很显然,电影取材自裕德龄的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虽说纪实,但是这位裕女士显然不是省油的灯。由于她是以英文写作,读者也多为不谙中国史事的外国友人,这就为她夹带私货以及为自己大量加戏提供了方便。

裕德龄自称“德龄公主”,不知情的外国友人便信以为真,误把她当成清朝贵族宗室之女,实际上,他父亲仅是汉军正白旗出身,连宗室的边都搭不上。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3)

她书中有大段对自幼所居王府的描写,以突出自己的贵族身份,然而稍一细究就会发现,她对王府的格局、装饰、宴会的描述与事实全然不符,几乎可以断定为捏造。

李翰祥的《瀛台泣血》也免不了受到这位“德龄公主”的影响。在影片的开头,胡茵茵饰演的德龄公主穿着靓丽的洋装,上蹿下跳,又是招待各国贵妇,又是为慈禧拍照,又是与光绪打情骂俏,好不风光!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4)

实际上,裕德龄1886年才出生,戊戌变法时不过12岁,直到1903年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侍女。

除了这位强行加戏的“德龄公主”,对维新派着墨过少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

作为一部描写戊戌变法史实的历史正片,影片把着墨的重点放在了光绪、慈禧以及珍妃之间的母子婆媳三角关系上,这样固然可以节约成本,却少了历史电影应有的厚重感。

对维新人物的描写主要局限于康有为和谭嗣同二人。康有为的刻画明显比较敷衍,谭嗣同算是电影对维新派唯一一个着墨较多的人物,与狄龙饰演的光绪有多次对手戏,然而即便如此,这一人物也脸谱化的热血青年形象。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5)

至于其他维新人物,则干脆一笔带过了。

达叔饰演的康广仁,全片无一句台词,仅借慈禧与刑部官员的对话交代了他康有为胞弟的身份。所给的镜头也少得可怜,能看得清脸的,数来数去,只有三个。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6)

第一个是戊戌六君子被捕入狱的镜头,达叔神情肃然地健步走入监牢,颇有些维新志士的风范。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7)

第二个是康广仁在狱中的特写镜头,同样是坚毅肃然的表情,与前一个镜头有些雷同。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8)

第三个镜头则是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刑场,这个镜头中达叔的表情较前两个有所变化,望向右前方,似有所思。右一为达叔。

关于康广仁的就义,历史上是有些不一样的传闻的。

据狱卒讲,被捕入狱之时,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意气自若,还写了首《狱中题壁》,其中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至今仍为人传唱。四章京之一的林旭虽然才二十三岁,却也极为镇定,唯有康广仁不同于他人,据说他在狱中一边用头撞墙一边大哭:“哥哥的事情,如何要弟弟来承担?”

又据《申报》报道,就义之时,其他五人神色如故,唯有康广仁“面色如灰土”,竟似吓破了胆一般。

时过境迁,上述两则传闻的真实性如何,早已不得而知了。不论真实的历史如何,达叔饰演的康广仁倒是非常符合我们对义士的认知的。

平心而论,达叔在这部电影中只是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龙套,颇有些像《喜剧之王》中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然而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倒可以一窥达叔年轻时的风采。

吴孟达一生没演过主角但人记得他(吴孟达出演的唯一一部历史悲剧)(9)

斯人已逝,睹影思人,惟愿天堂安好。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