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讲坛》最火的那几年,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曾仕强等专家名气,是不输给当时娱乐圈的很多明星的。可是近几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低调了起来。有人说他们风光不在了,也有人说人家是回归学术本身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曾经让我们学到了不少。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1)

近日,有位朋友谈到了易中天的经典书《品三国》。因为小美早就读过这本书,他们便问小美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小美一直是易老师的粉丝,自然觉得这书很有水平。但这位朋友却跟我说,当年易中天这书可是闹过“笑话”的。我明白,他说的是12年前的那件事。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2)

2007年,来自重庆的况力彬先生购买了一本易中天的《品三国》。当时这书卖得还不便宜,况先生回家仔细研读后发现书中存在多处错误。他认为,虽然图书出版后是允许有少量错误的,但是出错率应该在万分之一以内,但易中天这本书的出错率却远超这个数,所以这书是不合格的。因此,在2008年年初,也就是12年前,他要求易中天及此书的出版方赔偿他购书的损失及纠错时的各种费用共2050元。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3)

一个堂堂学者,经典书被读者找出了多处错误,而且还告到法院索赔,这自然是件稀奇事儿。此事经过数次开庭后,终于在2008年年底有个结果。法院认为易中天虽是图书作者,但出版的事是出版社的行为,易中天不能算作被告。况先生指出的多处错误,法院在认真研究后,只认定了其中8处错误,错处在合理范围内。所以况先生并没能如愿索赔成功。事后,易中天也表示:判得有水平!

此事已经过去多年,对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责任在谁,而是这8次已经认定的错处是什么?它们的存在是否能证明易中天水平不行?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4)

这8处错误,全部都是引用类错误。《品三国》中引用了大量《三国志》中的内容。《三国志》是24史之一,是一部正史典籍,作者为著名史学家陈寿。这是一本纪传体国别史,也是目前24史评价较高的一部。小美列举3处易中天的错误:

把“威震天下,势慑海外”写成了“威震天下,势慑四海”;

把“馀粱肉而士卒冻馁”中的“粱”写成了“梁”;

把”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写成了“徒效”。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5)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三国志》其实也有多个版本,各版本书中也会有一些小的出入。另一方面,易中天这本书共23万余字,字数多了难免会存在一些粗心导致的错误,所以图书在出版前都是要经过刊校的。现在图书出版的规定允许有一定比率的错处,正是因为刊校难度也较大,毕竟这事是人工进行,无法用机器取代。

这些错误基本上是无伤大雅的,它们的存在并不影响品读三国这段历史。既然读者已经提出来了,再版时注意就好,这并不能说明易中天就没有水平。因此因为此事被质疑,他确实是有点儿冤的。

易中天品三国成功失败(易中天曾因品三国错处多)(6)

这让笔者想起了8年前,著名作家张一一出钱让读者给自己的图书找错的事。张一一表示自己的书已经够完美的了,若是读者能找出一个错处,自己便奖1001元。最后山西大学的白平教授,一直找出了172处错误,张一一不认,白平也找到了法院。最后法院认定张一一错了18处,需要付给白平18018元。最后张一一这本自以为完美的书,读者给的评分并不高。

与张一一不同,易中天的《品三国》读者在豆瓣给的评分一直是不错的。图书的准确性,当然是需要注意的,但作者水平的高低却并不能以此为唯一依据。要知道《史记》中也有不少错处,《全唐诗》也有错处,关键看错在哪儿?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